虎丘
东客从来过虎丘,橘花渡口维扁舟。
阖闾宫殿不可见,但对古塔寒飕飗。
忆昔夫差全胜日,水犀十万横吴钩。
楚山既掘荆人冢,越岭仍将句践囚。
岂谓西施能破国,谁知麋鹿上台游。
唯有吴王在时月,夜深闲照剑池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客:诗人自指,从东方而来的客人。
- 维:系,拴。扁(piān)舟:小船。
- 阖闾(hé lǘ):春秋时期吴国君主,曾在虎丘一带建造宫殿。
- 飕飗(sōu liú):形容风雨声,这里指风吹古塔发出的声音,渲染一种清冷的氛围 。
- 水犀:指披水犀甲的兵士。
- 横吴钩:吴钩是一种武器,横吴钩表示陈列、手持武器,形容兵力强盛。
- 楚山既掘荆人冢:荆人即楚人,阖闾曾派伍子胥等人伐楚,挖掘楚国先王陵墓。
- 越岭仍将句(gōu)践囚:句践即越王勾践。夫差曾战胜越国,将勾践囚禁。
- 句践(gōu jiàn):同“勾践”。越国君主。
- 岂谓:怎么说。
- 麋鹿上台游:典故,伍子胥曾谏言夫差要警惕亡国,说亡国后将会“麋鹿游于姑苏之台”,这里指吴国灭亡的结局。
- 剑池:虎丘的名胜之一,传说阖闾墓在此,有剑藏于其中。
翻译
从东方来的我曾到过虎丘这个地方,在橘花飘香的渡口系上我的小船。阖闾曾经的宏伟宫殿如今已难以寻觅踪影,眼前只有古老的佛塔,在寒风中发出飕飕的声响。回想起往昔夫差国力强盛至极的时候,披挂水犀甲的十万兵士手持锋利的吴钩。吴国大兵不仅掘开了楚国先王的坟墓,还越过山岭把越王勾践囚禁起来。怎么能说仅仅是西施就致使吴国破亡呢,又有谁能想到最终会出现麋鹿在姑苏台上悠然漫步的凄凉景象。只有当年吴王在世时就存在的那轮明月,在夜深人静之时,闲适地照耀着剑池的上头。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怀古诗,诗人通过描写游览虎丘的所见所感,回顾了吴国的兴衰历史,抒发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开篇点明游览地点和方式,“橘花渡口维扁舟”营造出一种悠然宁静又带有些许雅趣的氛围。接着“阖闾宫殿不可见,但对古塔寒飕飗” ,通过今昔对比,昔日繁华的阖闾宫殿消失不见,只留下古塔在寒风中孤寂矗立,为全诗定下了一种沧桑、悲凉的基调。中间叙述吴国往日的强盛,“水犀十万横吴钩”展现出吴军的强大阵容;“楚山既掘荆人冢,越岭仍将句践囚”则进一步描述了吴国在夫差统治下对外的军事胜利。但随后陡然一转,“岂谓西施能破国,谁知麋鹿上台游”巧妙地对吴国灭亡的原因进行思考,否定了单纯将亡国归咎于西施的观点,又化用典故突出了世事无常、盛极必衰的历史规律。最后“唯有吴王在时月,夜深闲照剑池头”,以景结情,明月依旧,可人事已非,历史的更迭在明月无言的照耀下显得尤为深沉,给人留下悠长的回味和深沉的思考,韵味悠长,情感真挚且富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