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蚀

有婢上堂来,白我事可惊。 天如青玻瓈,月若黑水精。 时当十分圆,只见一寸明。 主妇煎饼去,小儿敲镜声。 此虽浅近意,乃重补救情。 夜深桂兔出,众星随西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玻瓈(bō lí):同“玻璃”,指光洁透明的物体。 水精:即水晶。 桂兔:指月亮,传说月中有桂树和玉兔。 }

翻译

{ 有个婢女来到堂上,告诉我一件令人吃惊的事。天空像青色的玻璃一样,月亮像黑色的水晶。此时应当是月亮十分圆的时候,却只见到一寸的光亮。家中的主妇去煎煎饼,小孩子敲着镜子发出声响。这虽然是浅显的意思,却是着重表达补救的心情。深夜月亮重新出现,众多星星随着向西倾斜。 }

赏析

{ 这首诗以朴实的语言描绘了月蚀的景象和人们的反应。诗的开头通过婢女的叙述,引出了月蚀这一事件,给人以一种神秘的感觉。接下来,诗人用“天如青玻瓈,月若黑水精”形象地描绘了天空和月亮的异常状态,展现出月蚀时的奇特景象。“时当十分圆,只见一寸明”则突出了月蚀的程度,与原本应该圆满的月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然后,诗中描写了主妇煎饼和小儿敲镜的情景,这些看似平常的举动,实际上蕴含着人们试图通过一些方式来化解月蚀带来的不安,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的应对方式。最后,“夜深桂兔出,众星随西倾”描绘了月蚀结束后,月亮重新出现,星星随之倾斜的景象,给人一种自然恢复秩序的感觉。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独特,通过对月蚀这一自然现象的描写,反映了人们对未知的敬畏和对自然规律的尊重。 }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