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

积石导渊源,沄沄泻昆阆。 龙门自吞险,鲸海终涵量。 怒洑生万涡,惊流非一状。 浅深殊可测,激射无时壮。 常苦事堤防,何曾息波浪。 川气迷远山,沙痕落秋涨。 槎沫夜浮光,舟人朝发唱。 洪梁画鹢连,古戍苍崖向。 浴鸟不知清,夕阳空在望。 谁当大雪天,走马坚冰上。
拼音

所属合集

#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积石:山名,指阿尼玛卿山。
  • 沄沄(yún yún):形容水流汹涌。
  • 昆阆(kūn láng):昆仑山和阆苑,传说中的神仙住处,这里泛指高远之处。
  • 怒洑(fú):汹涌回旋的水流。
  • 槎沫(chá mò):木筏移动时产生的浮沫。
  • (yì):水鸟,古代常画在船头,这里指代船。

翻译

黄河之水由积石山引导出源头,波涛汹涌奔流泻向高远之处。龙门自行吞没险峻地势,鲸鱼出没的大海最终也能包容其水量。愤怒回旋的水流生出无数漩涡,惊涛骇浪呈现出多种形态。水的浅深大不相同还可以测量,激流四射没有固定时候的壮观。常常辛苦从事防御提防之事,什么时候曾停止过波浪翻滚。河川之气迷蒙远方的山峦,沙滩上的痕迹在秋季涨水时落下。木筏移动产生的浮沫在夜晚闪耀着光芒,船家在早晨就出发歌唱。华丽的船头画着鹢鸟一个连着一个,古老的戍堡对着苍崖。在河中沐浴的鸟儿不知道河水的清澈,夕阳徒自在远方被望见。谁会在大雪天,骑着马在坚固的冰面上行走。

赏析

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黄河的壮阔气势和多变景象。诗从黄河的源头积石山写起,展现其汹涌澎湃泻向远方的景象,突出龙门的险峻与鲸海的包容。描写黄河的怒流、漩涡以及惊涛的多样形态,突出其水量之大与力量之强。接着提到人们一直为防范黄河而辛苦,它的波浪从未停歇。对黄河周边景象如远山、秋涨等也有所描绘,还有夜晚的槎沫、清晨的船行等画面,生动呈现出黄河丰富的场景。诗中还描述了一些细节如浴鸟与夕阳,增加了诗歌的韵味和意境。最后以在大雪天于坚冰上走马的想象作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首诗气势磅礴,画面丰富,让读者充分感受到黄河的魅力与威力。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