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篇

秋风白虎嘷,长庚光如刀。 水源缩窍穴,木根潜脂膏。 啄实已细毳,齧枯皆竖毛。 鬼啼竹篱梢,月黑为朋曹。 小儿莫畏声,破管偶值遭。 挂掇青红蕡,拆剖皱刺韬。 熟坠存虚房,瘦敛由失薅。 西吹几万里,乃起东海涛。 衡舂困龟鱼,白沫丘岳高。 原扬烂屋茅,岸裂枞船篙。 贫门易?藉,远游难撑操。 驱云失巫宫,迸雨入楚壕。 搅空神兵发,穿窟乖龙逃。 唯恐五色石,女娲补不牢。 摆落缺西北,赤子何熬熬。 常娥近天箕,学簸不学溞。 欲使糠秕尽,撼死千岁桃。 王母不敢诉,倚日黄人豪。 自与穆天子,终朝醉酕醄。 后得汉武帝,述以再种劳。 因之来横汾,作辞心切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嘷(háo):同“嗥”,野兽吼叫。
  • 长庚:中国古代指傍晚出现在西方天空的金星。
  • 窍穴:窟窿,洞穴。
  • 脂膏:脂肪。
  • 毳(cuì):鸟兽的细毛。
  • 齧(niè):咬。
  • 蕡(fén):果实很多的样子。
  • 韬(tāo):弓或剑的套子。
  • 薅(hāo):除草。
  •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去皮壳或捣碎。
  • ?(jú):用草或苇子编成的帘子。
  • 巫宫:巫山神女所居之宫。
  • 乖龙:传说中的孽龙。
  • 五色石:古代神话所说女娲炼的补天石。
  • 熬熬:忧愁苦闷。
  • 溞(sāo):淘米声。
  • 酕醄(máo táo):形容大醉的样子。
  • 忉(dāo):忧愁,焦虑。

翻译

秋风像白虎在嗥叫,金星亮得如锋利的刀。水源缩减了洞穴,树木根部潜藏的脂肪也没了。啄食果实已只剩细细的绒毛,咬噬枯木都竖着毛发。鬼魂在竹篱梢头啼哭,月黑时分成为朋伴。小儿不要害怕这声音,偶然遭遇破裂的竹管。悬挂着众多青红多果实的样子,拆开剖析有皱刺的剑套。成熟的果实落下存在空房里,瘦瘪收敛是因为失去了锄草。西边吹起几万里,于是掀起东海的波涛。衡山舂压使得龟鱼受困,白色的泡沫堆得像山那样高。原野上扬起破烂的屋上茅草,岸边断裂了枞树做的船篙。贫困人家容易用芦苇席遮蔽,远游就艰难支撑操作了。驱走云彩使巫山神女的宫殿失去,迸出的雨水进入楚地的战壕。搅动天空像神兵出动,穿透洞穴让乖龙逃走。只担心那五色石,女娲也修补不牢固。星空摆动缺了西北方,百姓们多么忧愁苦闷。嫦娥靠近天箕星,学簸扬却不学淘米声。想要使糠秕都除去,摇撼死了千年的仙桃。王母不敢去诉说,依靠太阳边上的黄巾力士。自从跟了穆天子,整天沉醉酩酊大醉。后来遇到汉武帝,述说又有种下的辛劳。于是来到横汾,写辞情感切忧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风的强大威力和它带来的种种景象。以生动的描写如“秋风白虎嘷,长庚光如刀”展现秋风的凶猛与锐势。描述了秋风对自然、万物的影响,包括水源、树木、果实等,富有想象力和画面感。同时通过一些奇特的描述如鬼魂啼哭等增添了神秘氛围。诗中还借景抒情,表达了对百姓生活、天地变化等的感慨与思考,如“摆落缺西北,赤子何熬熬”体现对民生的关切。整体风格独特,想象丰富,用词奇妙,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自然与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与感悟。

梅尧臣

梅尧臣

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诗小传》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