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渎池醉归马上作

· 陆游
久住西州似宿缘,笙歌丛里著华颠。 每嗟相见多生客,却忆初来尚少年。 迎马绿杨争拂帽,满街丹荔不论钱。 浮生何处非羁旅,休问东吴万里船。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江渎(dú)池:江渎庙前的池塘。江渎,即长江之神。
  • 西州:宋、元时成都的别称,这里指当时陆游所居住之地 。
  • 宿缘:前世的因缘,生来就有的缘分。
  • 笙歌丛:歌舞热闹的地方。
  • 著华颠:头上生出白发。华颠,头发花白。
  • 嗟(jiē):感叹。
  • 浮生:人生,人生虚浮不定。
  • 羁(jī)旅:长久寄居他乡。

翻译

长久居住在西州仿佛是前世就有的缘分,在那热闹的歌舞声中我的头上已生出白发。每次感叹见面的大多是陌生的新面孔时,我却回忆起初来此地时自己还是一个少年。一路上绿色的杨柳仿佛争着来轻拂我的帽子,满街的红荔枝价格便宜得简直不值一提。人生在世哪里不是漂泊他乡呢,不必再去追问那驶向东吴的万里行船了 。

赏析

这首诗蕴含着陆游复杂的人生感慨。开篇“久住西州似宿缘,笙歌丛里著华颠”,就奠定了岁月变迁的基调,在西州长期生活,热闹依旧,但诗人却已白头,时光悄然而逝的无奈跃然纸上。“每嗟相见多生客,却忆初来尚少年”,用今昔对比,感慨身边人已换了一批又一批,而自己初来之时还是意气风发的少年,加深了岁月沧桑之感。“迎马绿杨争拂帽,满街丹荔不论钱”,这两句描写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杨轻拂、荔枝价廉,描绘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画面清新明丽。最后“浮生何处非羁旅,休问东吴万里船”将情感升华到对人生的感悟,无论是身处此地还是其他地方,人生本就漂泊无定,何必执着于回归故乡的船只呢,表现出一种超脱但又夹杂着淡淡无奈的人生态度。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既有对具体生活场景的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陆游

陆游

陆游,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杨慎谓其词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 939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