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嶓(bō)冢:山名,在今甘肃天水和礼县之间,这里是漾水发源地。
- 南沮:水名。
- 笳鼓:胡笳与战鼓,军中乐器,借指战事。
- 酣:浓烈,尽情。
- 投笔书生:东汉班超,曾投笔从戎建立功业,这里用来指代自己从军的想法。
- 花叱拨:一种名贵的毛色斑斓的烈马。
- 金仆姑:箭名。
- 元:同“原”,本来。
翻译
回忆起从嶓冢山出发渡过南沮水的日子,军中笳鼓声声,我沉醉其中,豪情满怀。自古以来就有像班超那样投笔从戎的书生,从军征战的快乐在世间实在是无可比拟。秋风中,骑着花叱拨追逐猛虎;夜雪下,手持金仆姑箭射杀大熊。头发变白了才去追求功名本来也不算晚,真可笑有些人四十岁就感叹自己壮志难酬了 。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对往昔南郑从军生活的深情回忆与感慨。开篇两句通过回忆奔赴南郑途中的情景,展现出当时热烈的战斗氛围和诗人豪迈的醉态,奠定了全诗激昂的基调。“投笔书生古来有,从军乐事世间无” 表明诗人以班超自比,突出了诗人投身军旅的热忱,认为从军之乐世间罕有,表达对那段经历的高度珍视。“秋风逐虎花叱拨,夜雪射熊金仆姑” 以工整的对仗和生动的描写,营造出两幅宏大又惊险的画面,将南郑时期紧张刺激、充满激情的战斗生活展现在读者眼前,凸显出诗人的英勇无畏和豪迈气概。尾联 “白首功名元未晚,笑人四十叹头颅” 由回忆转向现实,诗人以达观的态度表明即便到了晚年追求功名也不算晚,还对那些过早灰心丧气的人表示轻蔑。整首诗充满着乐观豪迈的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体现了陆游渴望投身救国事业、实现理想抱负的壮志豪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