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夜

阑风伏雨吹十日,作此酷暑如蒸燖。 树阴不肯动毫末,月出照面黄于金。 江城如耳江气湿,万派涛声静中合。 夜深鸡犬寂无闻,起舞悲歌继之泣。 辜负鸢肩火色人,侯门衬襶百酸辛。 绝忆水云空阔处,夜凉垂钓蠡湖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阑风伏雨:指风雨不止。(lán):残,尽。:指三伏天的雨,常连绵不断。
  • 蒸燖(xún):形容天气闷热,如同被蒸煮一般。燖,用热水脱毛。
  • 毫末:极其细微之处,这里指树阴一点也没有移动。
  • 黄于金:比金子还要黄,形容月光的颜色。
  • 江城如耳:形容江城如同人的耳朵一样,暗示环境的逼仄。
  • 万派涛声:众多水流的波涛声。
  • 鸢肩火色人:鸢肩,两肩上耸如同鸱鸢,古人认为这是飞黄腾达的面相。火色,面有红光,也是富贵相。这里指有富贵相、前程远大的人。
  • 侯门衬襶(dài):衬襶,凉衣。在侯门中穿着凉衣。这里表示在权贵之门仰人鼻息。
  • 绝忆:非常想念。
  • 蠡湖:湖名,在江苏无锡西南。

翻译

风雨连绵不断地吹刮了十日,造就了这酷热难耐如同被蒸煮的天气。树阴静止不动,连一丝一毫的变化都没有,月亮升起来照在脸上,那颜色比金子还黄。江城逼仄且江气潮湿,众多水流的涛声在寂静中汇聚。深夜里鸡犬声都寂静得听不到,(我)起身舞动,唱起悲歌,接着忍不住抽泣。辜负了那些有富贵相、前程远大的人,在权贵之门仰人鼻息有着百般的辛酸。非常想念那水天辽阔的地方,在凉爽的夜晚于蠡湖滨垂钓。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夜的闷热与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悲愤。开篇通过“阑风伏雨”营造出压抑的氛围,进而突出酷暑的难耐,暗示诗人生活的压抑与困苦。对夏夜景色的描写,从静止的树阴到独特的月光,再到江城、涛声,细腻而生动,构建出一种静谧又带着沉闷的意境。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情感喷薄而出,“起舞悲歌继之泣”直接抒发内心的悲伤,因在权贵之门的种种不如意而悲痛。“辜负”一句则表达了对自己未能有富贵前程的感慨。最后“绝忆”畅想水云空阔处的垂钓生活,与前面在侯门的苦涩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景中含情,情中带景,将诗人复杂的情感通过夏夜之景巧妙地展现出来 ,让人感受到其在困苦中对理想生活的渴望。

黄景仁

黄景仁

黄景仁,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11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