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瓜有感

暑轩无物洗烦蒸,百果凡材得我憎。 藓井筠笼浸苍玉,金盘碧箸荐寒冰。 田中谁问不纳履,坐上适来何处蝇。 此理一杯分付与,我思明哲在东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暑轩:炎热的书房。
  • 烦蒸:酷热蒸腾。
  • 凡材:普通的水果,此处指瓜类。
  • 藓井:井边长满青苔,形容井水清凉。
  • 筠笼:竹制的篮子,用来盛放瓜果。
  • 浸苍玉:比喻井水如碧玉般清凉。
  • 金盘碧箸:精致的金色盘子和翠绿的筷子,形容餐具华丽。
  • :献上,供奉。
  • 不纳履:不穿鞋,表示亲昵或随意。
  • 适来:刚才。
  • 何处蝇:哪来的苍蝇,可能是指瓜果上的小虫。
  • 明哲:明智的人,此处指孔子,因其曾说“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暗含对世态炎凉的感慨。
  • 东陵:古代对孔子墓地的尊称,此处借指圣贤。

翻译

在炎热的书房里,没有什么能驱散这烦人的酷暑,就连那些寻常的瓜果都让我感到厌倦。那清凉的井水配上竹篮,就像把一块翠绿的玉石沉浸其中;而用金盘和碧绿的筷子盛着冰镇的瓜果,更是显得格外诱人。田间的农夫谁还会在乎那些细节,连鞋子都不穿;而此刻,书房里却有苍蝇不知从哪儿飞来。这些道理,我只愿以一杯酒来分享,因为我心中所想的是像孔子那样明智的圣人,他们已经远离尘世,安息在东陵。

赏析

这首诗通过夏日食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烦扰的厌倦以及对圣贤智慧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比,展现出作者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和对清高品格的坚守。同时,诗人借用“东陵”这一典故,暗寓自己希望能像孔子一样,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寓言性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