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酉腊见红梅一枝思亲而作时小客昆山(乙酉)
一十四年事,胸中盎盎春。
南天初返棹,东阁正留宾。
芳意惊心极,愁容入梦频。
娇儿才竟尽,不赋早梅新。
绛蜡高吟者,年年哭海滨。
明年除夕泪,洒作北方春。
天地埋忧毕,舟车祖道频。
何如袌冰雪,长作墓庐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乙酉:指道光五年(1825 年)。盎盎(àng àng):洋溢,充盈。棹(zhào):船桨,这里代指船。东阁:古代称宰相招致、款待宾客的地方,这里指招待宾客之处。袌(bào):怀抱。
翻译
十四年来的往事,心中充满着生机与希望。在南方刚刚乘船返回,在东阁正招待着宾客。美好的心意让人极度惊心,忧愁的面容频繁地进入梦中。娇儿的才华刚刚尽显,却不能再写新的早梅诗了。 我这个在红烛下高声吟咏的人,年年在海滨哭泣。明年除夕的泪水,洒落在北方化作春天。将忧愁都埋在天地之间,出行时饯行的活动频繁。哪里比得上怀抱冰雪,长久地做一个守在墓庐旁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是龚自珍在乙酉年腊月初见红梅一枝,因思念亲人而作,当时他客居昆山。诗中既有对过去时光的回忆,也有对现状的忧愁和对亲人的思念。首联通过回忆过去,表达心中的情感。颔联描述了自己的行踪和活动。颈联则体现了作者内心的忧愁和不安。尾联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人生的某种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通过红梅这一意象,寄托了作者丰富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