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游应诏诗

崇盛归朝阙,虚寂在川岑。 山梁协孔性,黄屋非尧心。 轩驾时未肃,文囿降照临。 流云起行盖,晨风引銮音。 原薄信平蔚,台涧备曾深。 兰池清夏气,修帐含秋阴。 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岖嵚。 睇目有极览,游情无近寻。 闻道虽已积,年力互颓侵。 探已谢丹黻,感事怀长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朝阙(cháo quē):朝廷的宫阙。
  • 川岑(chuān cén):山川。
  • 山梁:山间桥梁,此处泛指山。
  • 孔性: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性。
  • 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此处指帝王的权势和奢华。
  • 尧心:像尧帝那样的心怀,即心怀天下、爱民如子之心。
  • 轩驾:皇帝的车驾。
  • :庄重,严肃。
  • 文囿(wén yòu):文章的园囿,此处指文学艺术的领域。
  • 降照临:降临,照耀。
  • 行盖:车盖,古代车上遮雨蔽日的篷。
  • 銮音(luán yīn):銮铃声。
  • 原薄:原野草木丛生之处。
  • :确实,的确。
  • 平蔚:繁茂平坦。
  • 台涧:山间台地和山涧。
  • 曾深:层叠幽深。
  • 遵渚:沿着水中小洲。
  • 岖嵚(qū qīn):形容山势险峻。
  • 睇目(dì mù):斜视,流盼。
  • 极览:尽情观赏。
  • 近寻:近处探寻。
  • 闻道:领会某种道理或学说。
  • 颓侵:逐渐衰退。
  • 丹黻(dān fú):红色的官服。

翻译

向往崇高与盛美,回归朝廷的宫阙,而那空虚寂静之处则在山川之间。山与梁契合孔子所推崇的道德品性,而帝王的权势和奢华并非尧帝那样的心怀。皇帝的车驾时而未能庄严肃穆,文学艺术的领域却降下光辉照耀。流动的云彩兴起如车盖一般,清晨的风引领着銮铃的声音。原野草木丛生之地确实繁茂平坦,山间台地和山涧具备层叠幽深之态。兰池消散夏日的暑气,修长的帐幕蕴含着秋日的阴凉。沿着水中小洲攀援那茂密的草木,随着山势登上险峻的山峰。斜视的目光有着尽情观赏的景致,游玩的情趣不在于近处的探寻。领会道理虽然已经积累很多,可年岁和精力却相互受到衰退的侵蚀。探索过后已舍弃红色的官服,感慨世事而心怀那长长的山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的感受,展现了作者复杂的情感和思考。诗中先写了对朝廷和山川的不同感受,体现了作者对道德品性和帝王心怀的思考。接着描述了自然景象,如流云、晨风、原薄、台涧等,营造出一种优美而富有生机的氛围。然后表达了作者在游玩中的感受,既有极目的览胜,又有对世事的感慨。最后提到年岁和精力的衰退,以及对官场的舍弃和对山林的向往,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反思和对宁静自然的追求。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范晔

范晔

南朝宋顺阳人,字蔚宗。范泰子。少好学,善文章,能隶书,晓音律。袭封武兴县五等侯。初为彭城王刘义康冠军参军。后为檀道济司马,随军北征,迁尚书吏部郎。文帝元嘉九年,触犯义康,左迁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删取诸家而作《后汉书》。十七年,义康以专权被黜,晔迁左卫将军,官至太子詹事。二十二年末,因涉及孔熙先等欲迎立义康事,被杀。狱中作《与诸甥侄书》,述所撰《后汉书》意旨。 ► 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