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蜡烛诗

执烛引佳期,流影度单帷。 朣胧别绣被,依稀见蛾眉。 荚明不足贵,燋烬岂为疑。 所恐恩情改,照君寻履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朣胧(tóng lóng):模糊不清的样子。
  • 荚明:豆科植物决明的别称,此处是说灯光比荚明之光强很多。
  • ****燋烬(jiāo jìn):燃后的灰烬,这里指代蜡烛燃尽。
  • ****履綦(lǚ qí)**:鞋带,借指足迹。

翻译

手持蜡烛,引领着那美好的时刻到来,烛光流动的影子穿过单薄的帷幕。光影模糊中与绣花被子告别,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美人的蛾眉。豆科决明的光亮哪里值得珍贵,蜡烛燃尽又何必为此疑虑。所害怕的是恩情改变,只能用这烛光映照寻找你过往的足迹。

赏析

这首《咏蜡烛诗》,开篇点题并通过“执烛”引领出下文的情境与情感。“流影度单帷” 营造出一种清幽孤寂的氛围,为后文情感的展开做铺垫。“朣胧别绣被,依稀见蛾眉”,细腻地写出了在烛光下模糊看到美人的样子,有种朦胧之美,透着一丝离别的情绪。诗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先强调蜡烛自身的价值,否定“荚明”,不在乎“燋烬” ,而将忧虑都放在了“恩情改”上,最后 “照君寻履綦” 一句将女子担心感情变化,又希望通过烛光追寻所爱之人踪迹的那种痴念与无奈,表现得十分动人。整首诗借蜡烛托物言情,以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委婉含蓄的表达,书写出情感的细腻波折以及女子内心深深的担忧与眷恋 。

王筠

南朝梁琅邪临沂人,字元礼,一字德柔,小字养。王僧虔孙。七岁能属文,十六为《芍药赋》。有文名,为梁昭明太子萧统、沈约、谢朓等爱重。初仕尚书殿中郎,迁太子洗马,掌东宫管记。后出为临海太守,在郡侵刻贪财,被讼。简文帝即位,为太子詹事。宅为盗所攻,惊惧坠井卒。自撰文章,以一官为一集,凡一百卷。今不传。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