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中八绝·老病初苏

· 李贽
名山大壑登临遍,独此垣中未入门。 病间始知身在繫,幾回白日幾黄昏。
拼音

从这首诗的第一联中可以看出李卓吾老而弥坚的豪气,他自得于此生曾经遍游南北,名山大壑无不登临吟啸,与一时之俊彦往来唱和,议论捭阖。这里所说的「名山大壑」不衹是自然胜景,也包括那些古来圣贤和当世才俊,包括儒、释、道甚至天主教和伊斯兰教的思想深谷。 在李卓吾心中,中华文化所涉及的深邃问题已经被他无不检讨清楚,他与利玛窦的交往,更使他多了一层别样的新知。惟其如此,他这里所说的「独此垣中未入门」才在自得中流露出蔑视和俏皮,分明是在说:牢狱的门槛踏入得晚了,这样的人生体验实在是不可或缺的啊。「病中」句,说的是他在被捕下狱时正身患重病,据说是被人用门板抬进监牢的。 正是由于是在病中,李卓吾纔恍惚觉得自己身在牢狱,这牢狱是他所激烈抨击的「伪儒」,是束缚了国人两千年的「圣教」,同时也是他自己的身体,是衹有在因为老病而觉得力不从心的时候才「始知」的那个正在衰败的皮囊。在这样亦喜亦悲中,在这样的无奈和自得中,这个倔强的老人平生第一次昏昏然地不辨昼夜,任由命运安排。
李贽

李贽

明福建晋江人,回族,字卓吾,原名载贽,号卓吾,又号笃吾,别号温陵居士。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讥刺时之讲周、程、张、朱者,谓皆口谈道德,心存高官,志在巨富,品格反不如市井小夫。晚年往来南北两京、济宁等地。为给事中张问达所劾,以“离经叛道”、“勾引士人妇女,到庵里听讲”为罪状,甚至捏造“与妓女白昼同浴”等无稽之谈,下狱,自刎死。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 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