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铁炉步志

江之浒图,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日步。永州北郭有步,曰铁炉步。余乘舟来,居九年,往来求其所以为铁炉者,无有。问之人,曰:“盖尝有锻者居,其人去而炉毁者不知年矣,独有其号冒而存。” 余曰:“嘻!世固有事去名存而冒焉若是耶?”步之人曰:“子何独怪是?今世有负其姓而立于天下者,曰:‘吾门大,他不我敌也。’问其位与德,曰:‘久矣其先也四。’然而彼犹曰:‘我大’,世亦曰‘某氏大’。其冒于号有以异于兹步者乎四?向使有闻兹步之号,而不足釜錡、钱鎛、刀鈇者吗,怀价而来,能有得其欲乎?则求位与德于彼,其不可得亦犹是也。位存焉而德无有,犹不足大其门然世且乐为之下。子胡不怪彼而独怪于是?大者桀冒禹四,纣冒汤,幽、厉冒文、武,以傲天下。由不知推其本而姑大其故号,以至于败,为世笑僇,斯可以甚惧。若求兹步之实,而不得釜錡、钱鎛、刀鈇者,则去而之他,又何害乎?子之惊于是,末矣。”余以为古有太史四,观民风四,采民言,若是者,则有得矣。嘉其言可采四,书以为志。
拼音

译文

江边上,凡是可以系缆船只并供人上下岸的地方叫做“步”(埠)。永州城北有一个船埠头叫铁炉埠。 我乘船来到永州,住了九年,往来这里多次,寻找把这里叫做“铁炉埠”的原因,一直没找到。向别人打听这件事,别人回答说:“曾经有一个铁匠在这里居住过,他离开后,铁炉已经毁坏不知道有多少年了,现在仅仅保存了这个空名。” 我说“咦!世界上难道真的有事情已经过去了,名称却依然假冒着存在的情况吗?”铁炉埠的居民听了,不平地对我说:“先生怎么唯独对这个船埠头的事感到奇怪呢?现在世间还有很多依仗姓氏门第而在立足于天下的人呢。他们自己说‘我门第高,其他人比不上我。’查问他的职位与功德情况,人们都说:‘那是他祖先的事,已经过去很久了。’但是,那些人还是说‘我很了不起’,世人也说‘某某家族真了不起’。那种徒有虚名的情况与这个船埠头相比又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假使有人听到这个船埠头的名号,而这个这里又缺少各种铁锅、铁铲、锄头、刀、斧头等铁器,他就是带了钱来要买,这里能满足他的要求吗?那么,要在那些自称门第高贵的人身上找到应有的职位与功德,那肯定是办不到的,正如在这里买不到铁器一样。本来嘛,即使保存了职位而没有公德,还是不能够光大他的门第,但是,现在那些人连职位与功德都没有了,世人还是心甘情愿地拜倒在他的门第之下。先生您为什么对那种情况不感到奇怪而唯独对这个船埠头的事感到奇怪呢?冒名的事还有更大的呢,夏桀假冒他的祖宗夏禹,商纣假冒他的祖宗商汤,周幽王、周厉王假冒他的祖宗周文王、周武王,并且因此而轻视天下所有的人。他们由于不知道推求事情的根源,而只能凭祖宗的老名声虚张声势,胡作非为,以至于身败名裂,被世代的人们所耻笑辱骂。这种事最值得警惕啊。至于考求这个船埠头的实际,如果在这里买不到各种铁器,就还可以离开这里而到别处去买,又有什么妨害呢?您对这个船埠头的名实不符感到惊奇,这是舍本逐末啊!” 我认为古代有史官,观察民间风俗,搜集择取民间言论。如果照这样去做,就必然有所收获了。我赞赏这位铁炉埠居民的话,认为有可取的地方,就把它写成了这篇志。

这是一篇借题寓讽的杂文,作于柳宗元贬居永州的第九年。文中的铁炉步虽实有其地,但其中两个人物的对答,却是从汉赋中主客问答辩难的写法变化而来,是作者借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方式,实际上真正代表作者观点的不是文中第一人称“余(我)”的想法,而是“步之人”的一番议论。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í):系住,拴住。
  • :外城。
  • 锻者:铁匠。
  • (fǔ):古代的一种锅。
  • (qí):古代一种三足的釜。
  • (qián):古代的一种农具。
  • (bó):古代锄类农具。
  • (dāo):兵器。
  • (fū):铡刀。
  • :夏朝末代君主。
  • :夏朝开国君主。
  • :商朝末代君主。
  • :商朝开国君主。
  • :周幽王。
  • :周厉王。
  • :周文王。
  • :周武王。
  • 太史:史官。

翻译

在江岸边,凡是可以系住船并能让人上下的地方叫做“步”。永州城北边有个“步”,叫铁炉步。我乘船而来,住了九年,往来寻找它被称为铁炉步的原因,却一直没找到。问别人,说:“大概曾经有个铁匠住在这里,那人离开了而炉子毁掉不知道多少年了,只有这个名号徒有虚名地留存着。” 我说:“哎呀!世上真有事情已经过去而名号还留存且这样冒充的吗?”江边的人说:“你为何单单对这个感到奇怪呢?当今世上有凭借其姓氏立足于天下的人,说:‘我家族大,别人都不能与我为敌。’问他职位和品德,说:‘很久以前祖先就是这样了。’然而他还是说:‘我强大’,世人也说‘某氏强大’。他冒称这个名号与这个铁炉步有差异吗?假使有人听说这个铁炉步的名号,而想来得到锅、釜、农具、铡刀,带着价钱而来,能满足他的欲望吗?那么向他求职位和品德,他得不到也好像是这样啊。职位还在但没有品德,就像不足以使家族强大然而世人还是乐意在他之下。你为何不奇怪那些而单单奇怪这个呢?大的方面有夏桀冒充大禹,商纣冒充成汤,周幽王、周厉王冒充周文王、周武王,以此在天下自傲。都是因为不知道推究他们的根本却只是姑且夸大他们原来的名号,以至于到最后失败,被世人嘲笑侮辱,这才是应该非常害怕的。如果追求这个铁炉步的实际,却得不到锅、釜、农具、铡刀,那就离开到别的地方去,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对这个感到吃惊,实在是很浅薄的。”我认为古代有太史,观察民风,采集民众言论,像这样的话,就有所收获了。赞许他的话值得采纳,把它书写下来当作这篇记。

赏析

这篇文章看似在写铁炉步,实则借铁炉步之名存实亡的现象,影射社会上一些人凭借祖宗功业或虚名来抬高自己,却没有与之相称的品德和才能的现象。作者借江边之人的口,以犀利的言辞对这种爱慕虚名、不重实际的行为进行了批判,表达了对这种社会现象的不满和忧虑,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求真务实的重视。文章以小见大,寓意深刻,通过对一个具体事物的探讨,引发对更广泛的社会问题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且文中运用了类比等手法,使论述更具说服力。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