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拼音

所属合集

#唐诗三百首

译文

长久地为做官所羁累着,庆幸贬到永州得以解脱。 自在闲居且与农家相邻,有时还像山林中的隐士。 清晨踏着朝露耕田除草,夜晚泛船观赏青山绿水。 去来都看不到世事俗法,仰望碧空蓝天自由高歌。

注释

溪居:指在冉溪居住的生活。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此筑室而居,后改冉溪为“愚溪”,在今湖南省永州市东南。 簪(zān)组:古代官吏的饰物。簪,冠上的装饰;组,系印的绶带。此以簪组指做官。 累:束缚,牵累。 南夷:南方少数民族或其居住的地区,这里指永州。 农圃(pǔ):田园,此借指老农。 邻:邻居。 偶似:有时好像。 山林客:指隐士。 露草:带有露水的杂草。 榜(bàng):船桨。这里用如动词,划船。一作“塝”,孔孟切。 响溪石:触着溪石而发出响声。 人:此指故人、知交。 长歌:放歌。 楚天:这里指永州的天空。春秋战国时期,永州属楚国。

此诗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永州后所作。这首诗描写他被贬官到有“南荒”之称的永州后,在溪边筑室而居,过着闲适的生活。表面上自我排遣,也自得其乐,实际上曲折地表达被贬谪的幽愤,字里行间隐含了作者壮志难酬的苦闷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贬官永州时在愚溪之畔筑屋而居时的作品。诗歌表面是写在此生活的惬意自适,其实是强写欢愉,将被贬的郁愤之情隐晦写出。 诗人被贬谪永州,应该是有满腹牢骚的,却在诗的开头将其称为幸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诗人认为他长久地为在朝中做官所累,幸亏贬谪南来这荒夷之地,可以让他过上闲适的生活。此两句正话反说,将不幸之事说成是幸事,表达了对朝中当权派的不满。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这四句是强调在此生活的闲适之情。闲暇时与种菜的老农为邻,有时还真像是在山林隐居的人。一大早带着露水就去锄草,晚上乘船沿着溪水前进。“闲依”表现作者的闲散之态,“偶似”是故作放旷之语,自我安慰。柳宗元少有才名,胸怀大志,可是仕途不顺,一再遭贬。这次更是被贬永州,远离长安。他满腔的热情得不到施展的空间,有志而不得伸,有才而不被重用。于是,在此贬所,只好强写欢愉,故作闲适,称自己对被贬感到庆幸,假装很喜欢这种安逸舒适的生活。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有时整日独来独往碰不见一个行人,于是放声高歌,声音久久地回荡在沟谷碧空之中,多么清越空旷。这闲适潇洒的生活,让诗人仿佛对自己的不幸遭贬无所萦怀,心胸旷达开朗。这里诗人看似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但毕竟也太孤独了。这两句恰恰透露出诗人是强作闲适,无人问津时自娱自乐,也只是一种无奈的调侃。 纵观全诗,诗人似乎已经淡忘了遭贬的痛苦,诗中把被贬谪的不幸称之为幸,将孤独冷静的生活诠释为飘逸闲适的生活。实际上这全都是诗人激愤的反语,在这种被美化了的谪居生活的背后,隐蕴的是诗人内心深深的郁闷和怨愤。表面的平淡所蕴含的激愤,更让人为之怦然心动,正如清代的沈德潜所说:“愚溪诸咏,处连蹇困厄之境,发清夷淡泊之音,不怨而怨,怨而不怨,行间言外,时或遇之。”这是很中肯的评价。 全诗清丽简练,含蓄深沉,意在言外,耐人寻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簪组(zān zǔ):古代官吏的服饰,这里指官职。

翻译

长久被官职束缚所累,幸亏这次被贬谪到这南方边远地区。 闲暇时与农田菜圃为邻,偶尔像个山林中的隐士。 早晨耕田翻动带着露水的野草,夜晚划船,船触溪石发出声响。 来往这里很少遇见行人,我放声高歌,声音在这楚地的天空中回荡。

赏析

这首诗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后的作品。诗中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首句写他长久为官职所累,对被贬到南夷之地反而有一种庆幸之感,反映出他对官场束缚的反感。接下来描述了他在溪边的生活,与农圃为邻,像山林客一样自在。“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两句,生动地描绘了他的田园劳作和溪边行舟的情景,充满了生活气息。最后两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则表现出他的孤独和豁达,在这偏僻的地方,他以高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展现了楚地天空的广阔和宁静,衬托出他内心的一种超脱和自在。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今山西永济县)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 2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