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哉行

· 曹操
【其一】 古公亶甫,积德垂仁。 思弘一道,哲王于豳。 太伯仲雍,王德之仁。 行施百世,断发文身。 伯夷叔齐,古之遗贤。 让国不用,饿殂首山。 智哉山甫,相彼宣王。 何用杜伯,累我圣贤。 齐桓之霸,赖得仲父。 后任竖刁,虫流出户。 晏子平仲,积德兼仁。 与世沈德,未必思命。 仲尼之世,主国为君。 随制饮酒,扬波使臣。 【其二】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 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 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 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 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 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古公亶甫:即古公亶父,姬姓,名亶,豳(今陕西省旬邑县)人。上古周部落的领袖。亶,dǎn。
  • :古地名,在今陕西旬邑、彬县一带。读作 bīn。
  • 太伯仲雍:太伯,一作泰伯,姬姓,名泰伯,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长子。仲雍,又称虞仲、吴仲、孰哉,姬姓,吴氏,名雍。
  • 伯夷叔齐:商末孤竹国(今河北卢龙西一带)君长子伯夷和幼子叔齐。
  • 山甫:即仲山甫,周太王古公亶父的后裔。
  • 竖刁:春秋时齐桓公的宦官。
  • 平仲:晏婴,字平仲。
  • 薄祜:祜,hù,福气少。
  • 琅邪:亦作“琅琊”,读作 láng yá。

翻译

【其一】古公亶父,积累德行施仁义。一心想着弘扬正道,在豳地成为贤明君王。太伯和仲雍,有着美好的品德和仁义。他们的行为影响百世,剪发文身。伯夷叔齐,是古代遗留的贤士。让出国家不被任用,饿死在首山。聪明的仲山甫啊,辅佐那宣王。为何用杜伯,牵累了我们的圣贤。齐桓公的霸业,依靠着管仲。后来任用竖刁,导致内乱虫流出宫。晏子晏平仲,积累德行兼具仁义。在世间隐藏德行,不一定是思考命运。孔子的时代,主管国家做国君。依据礼制饮酒,扬起波浪任用臣子。 【其二】自叹自己福分浅薄,向来贫贱又遭遇孤苦。既没有像孟母那样三迁的教诲,也没听到孔子过庭那样的教导。那穷困如同被撕裂,自己认为思念可以依靠的人。虽然怀有一点志向,这时又怎能实现呢。守着穷困的人就是贫贱,哀怨叹息泪水如雨。悲伤哭泣着可悲的事,乞求活路怎能看到。我希望老天终止苦难,让琅邪向左倾斜。即使想要竭尽忠诚,欣喜您回到楚国。令人痛快的人也为此叹息,心怀情感不能述说。明显是上天教育人,谁知道没有头绪。我的愿望何时能跟随,这种叹息也难以处理。现在我将用什么映照在光辉下,释放烦闷不如这雨。

赏析

【其一】这首诗列举了一系列历史人物和事迹,如古公亶父的仁德、太伯仲雍的让位、伯夷叔齐的高洁、仲山甫和宣王的关系、齐桓公任用管仲和竖刁的不同结果以及晏子的品德等。通过对这些事例的描述,体现了对历史人物品德和行为的评判,也传达了对仁政、忠诚、智慧等品质的推崇。 【其二】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和无奈。自叹身世不幸,缺少良好的教育和指引,在困境中虽有志向却难以实现。同时也流露出对世事的悲哀和对未来的迷茫,希望能有改变,但又感到困难重重,只能寄情于天和雨。整首诗感情真挚,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情绪和对人生的思考。

曹操

曹操

曹操,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鲁迅评价其为“改造文章的祖师”。 ► 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