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注释
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书礼乐等。
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赏析
在子贡看来,孔子所讲的礼乐诗书等具体知识是有形的,只靠耳闻就可以学到了,但关于人性与天道的理论,深奥神秘,不是通过耳闻就可以学到的,必须从事内心的体验,才有可能把握得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夫子:这里指孔子。
- 文章:指孔子所讲授的诗书礼乐等具体知识或文化典籍。
- 性:人的本性、本质。
- 天道:指自然规律,也可理解为一种形而上的高深道理 。
翻译
子贡说:“老师关于诗书礼乐这些具体知识方面的学问,我们是能够听到并且学到的;可是老师关于人的本性以及自然规律这些深刻奥妙的言论, 我们却很难有机会听到。”
赏析
这段话通过子贡的言论,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教学内容具有层次区分。诗书礼乐等“文章”部分是具体知识,易于理解和学习,是为学生打下基础、引导入门的内容;而“性与天道”这类关乎宇宙、人生深度的话题,则较为抽象玄远。另一方面,反映出孔子在教学上循序渐进,先以切实的知识教育学生,待学生有一定基础和思想境界后,再循序渐进地探讨更为高深的道理。同时,子贡的这番话也流露出他对于孔子高深思想的一种敬畏和求知若渴的态度,从侧面映衬出孔子学问的渊博及高深。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
孔子的其他作品
- 《 论语 · 学而篇 · 第二章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丧亲 》 —— [ 周 ] 孔子
- 《 孝经 广扬名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先进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为政篇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十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八佾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相关推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子罕篇 · 第十二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二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公冶长篇 · 第二十六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十九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述而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雍也篇 · 第十章 》 —— [ 周 ] 孔子
- 《 论语 · 乡党篇 · 第一章 》 —— [ 周 ]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