秣陵道中口占二首

【其一】 经世才难就,田园路欲迷。 慇懃将白发,下马照青溪。 【其二】 岁熟田家乐,秋风客自悲。 茫茫曲城路,归马日斜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秣陵”:今南京。“经世”:治理国事。“慇懃”:同“殷勤”,情意深厚。“熟”:庄稼成熟。}

翻译

{【其一】有治理国家大事才能却难以成就,回归田园的道路也快要迷失。情意深厚地带着白发,下马来映照青溪。【其二】年成丰收农家快乐,秋风起自己却心生悲凉。茫茫的曲折城间道路,归来的马在太阳西斜时。}

赏析

{这两首诗体现出王安石复杂的心境。第一首诗中,他感慨自己经世之才难以施展,连回归田园的路似乎都变得迷茫,下马照青溪的举动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怅惘。第二首诗以岁熟时农家的快乐,反衬出诗人自己在秋风中的悲凉之感,一个人走在这茫茫道路,只有马陪伴,在夕阳西下时更显寂寥与落寞。整体色调较为沉郁,反映出王安石当时内心的矛盾与愁绪。}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