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誌异 · 卷九 · 大鼠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龁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
拼音

译文

明朝万历年间,皇宫中有种大老鼠和猫一样大,危害很严重。朝廷向民间征集了很多好猫来捕大老鼠,结果都被大老鼠喫掉了。 正巧,这时候从外国进贡来一隻狮子猫。这隻狮子猫全身毛白如雪。大家把这隻猫抱到有大老鼠的房子里,关上门,然后从门缝里悄悄偷看猫的动静。狮猫蹲了好久,那大老鼠纔从洞穴里探头探脑地出来。它一见狮猫,就发怒地扑过来。狮猫躲避开大老鼠,跳到几案上;大老鼠追上来,狮猫又跃到地上,就这样上上下下有上百次。大家都认为狮猫害怕大老鼠,是个无用的东西。后来,大老鼠跳跃得渐渐迟慢了下来,肥大的肚子喘得一鼓一鼓的,蹲在地下稍息。狮猫见机突然猛扑而下,用爪子抓住大老鼠头顶的毛,张口咬住大老鼠的脖颈,猫鼠在地上齩鬬,狮猫呜呜地吼叫着,大老鼠吱吱地扭动挣扎着。人们急忙开门进去看,大老鼠的头已被狮猫齩碎了。 大家这纔明白,狮猫一开始躲避大老鼠,并不是害怕,而是避开大老鼠的锐气,待消耗完它的体力后,乘其疲惫松懈时再攻击。你来我走,你走我来,狮猫是在用智谋。哎,那种匹夫之勇的粗人,衹会怒目按剑,和这隻大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注释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公元一五七三至一六一九年。 狮猫:俗称狮子猫,长毛巨尾,较名贵。 逡巡:从容,不慌不忙。 无能为:无本领,无所作为。 跳掷:跳跃。 「彼出则归,彼归则复」句:《左传·昭公三十年》:「彼出则归,彼归则出,楚必道敝。」讲的是用运动战术敝敌制胜。此化用其意。 匹夫按剑:指庸人鬬狠,勇而无谋。意本《孟子·梁惠王下》:「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 敌一人者也。」匹夫,庸人。按剑,怒貌。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历:明神宗朱翊钧的年号。
  • :等同,一样。
  • :严重。
  • (zhé):总是,就。
  • (dàn):吃。
  • 逡巡(qūn xún):因为有所顾虑而徘徊不前。
  • 不啻(chì):不止。
  • :都。
  • (jū):用两手捧。
  • (hé):咬。

翻译

万历年间,皇宫中有老鼠,大得和猫一样,危害很严重。(人们)在民间到处寻找好猫来捕捉制服老鼠,但(找来的猫)总是被老鼠吃掉。恰好有外国进贡来一只狮猫,毛白得像雪一样。(人们)把它抱进有老鼠的屋子,关上房门,偷偷地观察。猫蹲在那里很久,老鼠犹豫不决地从洞中出来,看到猫,愤怒地朝它奔去。猫躲避到桌子上,老鼠也跳上桌子,猫就跳下来。像这样往复不止一百次。大家都认为猫胆怯,认为这是只没有能力的猫。过了一会儿,老鼠跳跃的动作渐渐迟缓,肥硕的肚子好像在喘气,蹲在地上稍稍休息。猫随即快速跳下,爪子抓住老鼠头顶的毛,嘴咬住老鼠的头颈,辗转争斗相持,猫发出呜呜的叫声,老鼠发出啾啾的叫声。打开门急忙观看,老鼠的头已经被嚼碎了。这才知道猫的躲避,不是胆怯,是等待老鼠懈怠啊。它(老鼠)出来(猫)就回去,它回去(猫)就又出来,使用的是这种智谋啊。唉!那些徒有匹夫之勇的人,和这老鼠有什么不同呢!

赏析

这篇故事短小精悍,富有深意。文章通过描写宫中有大老鼠为害,民间佳猫无法制服,而狮猫最终成功捕鼠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狮猫的智慧和老鼠的愚蠢。故事中,狮猫巧妙地运用了以逸待劳的策略,等待老鼠疲惫懈怠时再发起攻击,最终成功将其制服。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徒有勇力却无智谋的人,如同这只愚蠢的老鼠一样。同时,也赞扬了狮猫的智慧和耐心,给人以启示。文章情节跌宕起伏,语言简洁生动,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和趣味性的小品文。

蒲松龄

蒲松龄

清山东淄川人,字留仙,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