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三则 ·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矣。
拼音

译文

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

注释

货:出售、卖。 欻(xū):忽然。 瞰(kàn):窥视。 既:已经 诸:相当于「之於」。 蚤(zǎo):通「早」,早晨。 仰:抬 昂:贵。 直:通「值」,价值。 缘:沿着 罹(lí):遭遇(祸患)。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xū):忽然。
  • (kàn):看。
  • 昧爽:拂晓,黎明。
  • 逡巡(qūn xún):迟疑不敢向前的样子。
  • (è):口腔的上膛。

翻译

有个屠户卖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忽然来了一只狼,窥视着屠户担子上的肉,似乎很馋涎欲滴;屠户走它也走,尾随着走了好几里路。屠户很害怕,就拿出刀来给狼看,狼稍微退后了一些;等屠户转身要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有办法了,心里暗想狼想要的不过是肉,不如姑且把肉挂在树上,明天一早来取。于是就用钩子把肉钩起来,踮起脚挂到树中间,给狼看那空担子。狼这才停下来。屠户就径直回家了。到黎明时去取肉,远远望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好像是人上吊死的样子。屠户非常惊骇。迟疑地走近一看,原来是死狼。仰头仔细一看,只见狼口中含着肉,肉钩子刺穿了狼的上颚,就像鱼吞食鱼饵一样。当时狼皮价格昂贵,值十几两银子,屠户因而发了一笔小财。爬树去找鱼,狼却遭遇了这样的情况,也真是可笑啊。

赏析

这则故事短小精悍且富有戏剧性。它生动地展现了屠户与狼之间的周旋与智谋的较量。开始狼的贪婪与紧逼让屠户陷入困境,而屠户急中生智想出挂肉于树的办法成功摆脱了狼。次日屠户看到死狼时的惊讶,以及最后对狼遭遇的那种讽刺感慨,让人忍俊不禁。故事在简单的情节中,既体现了屠户的应变和智慧,也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了狼的愚蠢贪婪,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寓意,告诉人们妄图不劳而获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后果。

蒲松龄

蒲松龄

清山东淄川人,字留仙,号剑臣,又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少时应试,为学政施闰章所激赏,至康熙五十年始成贡生。久为乡村塾师,中间一度至宝应县为幕宾。博采传闻,作小说《聊斋志异》,谈狐说鬼,实对时弊多所抨击。另有诗文集及俚曲,均以“聊斋”命名,另有其他著述。一说《醒世姻缘》亦出其手。 ► 2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