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译文
春水清泠泠,流向桥东去。行云默默移,回到溪头住。风疏疏,月淡淡,常有来时候:水潺潺,云飘飘,却无寻觅处。
像佳人独立,受尽相思苦:天寒日暮薄袖冷,身倚修竹。雪边一片春,白头空辜负;特意去慰问,春却不言语。
注释
玉楼春:词牌名,又名《木兰花》《木兰花令》,双调五十六字,七言八句,上下片各四句三仄韵。
东山:南京、杭州均有东山,此处当指杭州的东山。
泠泠(líng):形容流水的清脆声。
漠漠:弥漫广布貌。
修(xiū)竹:高高的竹子。
著(zhuó)意:留意,用心。
序
《玉楼春·东山探梅》是宋朝词人刘镇的一首词。上片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下片前两句以杜甫诗所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慨叹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这首词写初春雪梅之静谧,委婉之至。
赏析
上片围绕着“探”字,以探梅途中及到达目的地时所见的“泠泠”流水、"漠漠"归云和"疏风淡月"等景物烘托渲染环境,意致十分闲淡。写行云流水,疏风淡月,写出了梅的环境。
下片围绕着“梅”字写梅。前两句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诗意,写幽独佳人比拟梅花,以抒发探梅之所感。“着意问春春不语”,显然是从欧阳修《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两句脱胎而来的,春明明是梅花唤来的,可要问它,它却又羞怯不语,写得很委婉。后两句则借探梅这个话题慨叹道:往昔白白错过了雪中赏梅的大好机会,如今已进老境,失去的青春已经无法追回了。
这首词写的是去杭州东山探梅的所见与所感,重心在一个“探”字。写初春雪梅之静谧,委婉之至。上片写一“探”字,下片写一“梅”字。最后两句的慨叹,是这一篇抒情词的主旨。
刘镇(叔安)的其他作品
- 《 浣溪沙 · 丁亥饯元宵 》 —— [ 宋 ] 刘镇(叔安)
- 《 太姥山 》 —— [ 宋 ] 刘镇(叔安)
- 《 玉楼春 · 东山探梅 》 —— [ 宋 ] 刘镇(叔安)
- 《 江神子/江城子 三月晦日西湖饯春 》 —— [ 宋 ] 刘镇(叔安)
- 《 沁园春 · 其二题西宗云山楼 》 —— [ 宋 ] 刘镇(叔安)
- 《 清平乐 · 赵围避暑 》 —— [ 宋 ] 刘镇(叔安)
- 《 山中早行 》 —— [ 宋 ] 刘镇(叔安)
- 《 句 》 —— [ 宋 ] 刘镇(叔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