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庭驿楼雪夜宴集,奉赠前湘州张员外
注释
- 衡巫:衡山与巫山。衡山在今湖南衡阳市北;巫山在今重庆巫山县东。
- 荆吴:荆州和吴地,泛指长江中、下游地区 。
- 郢曲:指高雅的乐曲。郢为春秋时楚国都城 ,当时那儿的歌曲高雅,叫“郢曲”,也称“郢中白雪”等。
- 巴人:古巴巴人所唱的歌曲,后成为通俗作品的代称,常和“阳春白雪”(高雅作品)对应。
- 簪裾:簪和衣裾,古代显贵者的服饰,借指显贵。
- 冥搜:仔细地搜索、探寻。
- 玳筵:精美的筵席。玳(dài) 。
- 云楣:高大的门楣。
- 郭伋(jí):东汉人,有政绩,曾有儿童骑着竹马欢迎他 。
- 吟四愁:东汉张衡所作《四愁诗》,这里代指高雅诗作。
- 青管:指笙、箫等管乐器 。
- 贱子:作者谦称自己。
- 谋身:为自身打算。
- 战胜:本指在德行修养上取得胜利,这里有内心知足之意。
- 蹲会稽:用吕尚(姜子牙)在会稽山钓鱼得遇文王的典故。
- 燀(chǎn)赫:显赫,声威盛大。
翻译
过去曾与张湘州一起悠闲地登上岳阳楼。极目眺望,一直望到衡山与巫山的边际,游兴在荆吴萧瑟的秋景中达到极致。挥洒笔墨吟出高雅的诗篇,就如同郢中高雅之曲,普通人难以应答。那时文人显贵聚会一堂,对周围的景物进行着极为细致的探寻欣赏。我惭愧忝列于这华美的筵席之中,得以陪各位在文学的天地里遨游。记得有几篇佳作就题在高大的门楣之上,时间如同风雨一般,慢慢让那银钩般的字迹有些模糊。如今(这里诗句不完整,大致意思是某种情况变化),曾经的繁华好似归入沧州之地。当地的儿童曾像等待郭伋那样,期待张湘州到来,只可惜最后空留期待。眼前的道路指向高远的天河渡口 ,可如今有谁能再吟出如张衡《四愁诗》那样高雅的诗作?我们举着银壶,笑傲海上飘来的大雪,身边的人吹奏着各种管乐器,传来知名歌手美妙的歌声。我这样身份低微的人,人生轨迹还未安稳,为自己打算就像鸠鸟一样笨拙。我本打算随烟霞老去,哪有追逐风云(追求功名)的想法?可若不随世事变化去努力,又只会让知己深感羞愧。我正在探究安身立命的道理,在修行内心上取得胜利后心境逐渐悠然自得。不然我也想像姜子牙那样在会稽山垂钓,说不定能钩起三五头牛(意即得到重用)。我所期望的是借助波涛的力量,展现出如巨鱼一般声威显赫的气概。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回忆往昔与前湘州张员外的交往经历以及表达当下心境的作品。开篇回忆与张湘州同登岳阳楼的情景,描绘出视野开阔、秋景壮美的画面,可见当时兴致之高。“掷笔落郢曲,巴人不能酬”用对比手法突出张湘州诗作的高雅以及众人难以企及。“簪裾会”“文苑游”等展现了当时文人雅士聚会交流的热闹场景,也暗示了作者身处其中的荣幸。
诗中“童儿待郭伋”等句,通过典故隐喻人们对张湘州的期待,而现实似乎事与愿违。“贱子迹未安”后作者转入诉说自身境遇和心境,坦诚地表达了自己的挣扎与思考,从最初无意功名到怕贻知己羞,再到追求内心平静又渴望有所作为,将复杂的内心世界展现得细腻而真实。整首诗情感波澜起伏,既有对往昔美好时光、友谊的深切怀念,又有对人生道路的迷茫探索 ,还蕴含着不甘平凡、期待有所成就的远大抱负,同时展现了唐朝文人聚会交流时以诗表情达意的文化氛围和文学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