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杂述·评书

· 解缙
学书之法,非口传心授,不得其门。故自羲、献而下,世无善书者。惟智永能寤寐家法,书学中兴,至唐而盛。宋家三百年,惟苏、米庶几。元惟赵子昂一人。皆师资,所以绝出流辈。吾中间亦稍闻笔法于詹希原,惜乎工夫未及,草草度时,诚切自愧赧耳。永乐丙戌六月十八日书。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王羲之。
  • :王献之。
  • 寤寐:(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
  • 师资:取师法、效法之意。
  • :(nǎn),因羞愧而脸红。

翻译

学习书法的方法,如果不是通过口传心授,就不能找到入门途径。所以自从王羲之、王献之以下,世上没有善于书法的人。只有智永能够日夜领悟家传的方法,书法得以复兴,到了唐代而兴盛。宋代三百年间,只有苏轼、米芾差不多(能学好书法)。元代只有赵子昂这一个人(擅长书法)。他们都是因为有师法的对象,所以远远超出同辈人。我在中间也稍微从詹希原那里听闻了一些笔法,可惜功夫还没来得及下够,匆匆地度过时光,实在是恳切地为自己感到惭愧脸红啊。永乐丙戌年六月十八日书写。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论述了解缙对于学习书法的一些见解。他强调了口传心授在学书过程中的重要性,认为羲之、献之之后书法有较长一段时间的沉寂,直到智永才得以复兴,而唐宋元各朝代能有出色书法家也是因为有好的师资传承。同时他也提到自己在学书过程中的遗憾,体现出对书法艺术的严肃态度和自我要求。这段文字不仅反映了解缙自身的书法观念,也对书法传承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具有一定的书法理论价值。

解缙

解缙

明江西吉水人,字大绅。解纶弟。洪武二十一年进士。深为太祖爱重。尝上万言书,陈述“政令数改,刑罚太繁”之弊,渐为帝所厌,改御史。旋以年少为借口,令回家修学。太祖崩,赴京奔丧,以违诏旨谪河州卫吏。用荐召为翰林待诏。成祖即位,擢侍读,直文渊阁,预机务。又与编《永乐大典》。累进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以才高好直言为人所忌。屡遭贬黜。永乐八年,奏事入京,时帝北征,谒太子而还,遂以“无人臣礼”下狱,被杀。有《解学士集》、《天潢玉牒》。 ► 4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