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

窃闻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而已。……然尚有一事为民病者,带征钱粮是也。所谓带征者,将累年拖欠,搭配分数,与同见年钱粮,一并催征也。……况今考成法行,公私积贮,颇有赢余,即蠲此积逋,于国赋初无所损,而令膏泽洽乎黎庶,颂声溢于寰宇,民心固结,邦本辑宁,久安长治之道,计无便于此者,伏乞圣裁施行。
拼音

所属合集

#敬民篇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是对明朝张居正“致理之要,惟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察其疾苦”一语的化用。致:达到,实现。要:关键。其意为:实现国家安定的关键,就在于使百姓安居乐业;而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就必须体察他们的疾苦。张居正的这一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民本主义思想。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向明神宗上《请蠲积逋以安民生疏》,奏请在全国范围内停止带征钱粮,对于百姓积欠的部分不再追究。蠲(juān):除去,免除。积逋(bū):累欠的钱粮。带征钱粮“将累年拖欠,搭配分数,与同见年钱粮,一并催征”,而百姓即使遇上丰年,收获的粮食也仅够交纳当年的钱粮;如遇上灾年,当年必然无法足额交纳。而征收钱粮的人为了向朝廷交差,“往往将见年所征那(nuó)作带征之数,名为完旧欠,实则减新收也”。如此年复一年,百姓所欠的钱粮就越来越多,终将无法承受。张居正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办法:只需交足当年应交之数,不再补交过往年份的积欠。这样既减轻了百姓的负担,亦减轻了连带而来的吏治弊病。并称“久安长治之道,计无便于此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致理:治理国家,使社会达到和谐。
  • 惟在于安民:关键在于让百姓安定。
  • 安民之道:安抚百姓的方法。
  • 察其疾苦:体察他们的困苦和疾苦。
  • 带征钱粮:拖欠多年的税粮,连同新征的税一起征收。
  • 搭配分数:按照比例分配。
  • 公私积贮:公家和个人的储蓄。
  • 赢余:盈余,多余。
  • :免除,豁免。
  • 积逋:累积未交的税款。
  • 黎庶:平民百姓。
  • 颂声溢于寰宇:赞美之声传遍天下。
  • 民心固结:人心归附,团结一致。
  • 邦本辑宁:国家的根本稳固安宁。
  • 考成法:考核官员政绩的制度。
  • 圣裁:皇帝的决定。

翻译

我私下里听说治理国家的关键在于让人民安定,而让人民安定的方法就在于了解他们的困苦。然而,还有一个深深困扰民众的问题,那就是连年拖欠的税粮被强行与当年度的新税一起征收。现在,由于考核官员成效的制度实施,公私财富都有了积累,如果能豁免这些累积未交的税款,对国家的总收入并无实质影响,反而能让百姓享受到更多的恩惠,赞美之声将充满整个世界。这样不仅能巩固民心,使国家根基稳固,也是实现长久和平统治的最佳策略。恳请皇上考虑并实施这一政策。

赏析

张居正在这封奏疏中,表达了他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注,认为政府应以民生为重,特别是指出税收政策中的不合理之处。他提出通过免除积欠税款,既能减轻百姓负担,又能赢得民间的广泛赞誉,从而稳固国家基础。他的建议体现出儒家的仁政理念,以及对政治改革的决心,希望借此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张居正

张居正

明湖广江陵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编修。严嵩、徐阶均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嵩为首辅,倾心委之。隆庆元年引之入阁。阶致仕,居正与司礼监李芳谋,引拱入阁。同定封俺答事,北边遂得安宁。此后渐生嫌隙,神宗时与司礼监冯保谋,逐拱,遂为首辅。为政综核名实,信赏必罚。倚任戚继光镇蓟门,用李成梁镇辽东,以加强边备。用潘季驯治河。清丈土地,行一条鞭法。在位十年,颇行改革。然持法严峻,怨者颇多;不能虚心纳言,御史动辄得罪;厌恶讲学,以诏书毁天下书院;父丧不肯解职,以“夺情”留任,颇遭时议。神宗即位时年幼,小有过失,慈圣太后即责云:“使张先生闻,奈何?”及帝渐长,心厌之。卒,谥文忠。未几弹劾者即纷起。次年,追夺官爵;又次年,籍没家产。天启间,始追复故官。有《张太岳集》、《太岳杂著》等。 ► 23篇诗文

张居正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