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 · 卷下 · 右南大吉录 · 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这篇并非古诗词,而是一篇论述教育理念的文章。以下是对其的通俗解读:
注释
- 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 末俗庸鄙:指末世的风俗和庸俗浅薄。
- 惮(dàn):害怕。
- 拘检:拘束,检束。
- 条达:条理通达。
- 摧挠:摧折阻挠。
- 日长月化:一天天生长变化。
- 萧索:冷落,衰败。
- 沉潜:深沉,潜伏。
翻译
古代的教育,是教人做人的伦理道德。后世记诵辞章的风气兴起,而先王的教化就消亡了。现在教育儿童,应当专门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当作主要事务。那栽培涵养的方法,就适宜用诗歌来诱导他们,以激发其志向心意,引导他们学习礼仪以整肃其仪表仪态,劝勉他们读书以开启其认知。现在的人往往认为诗歌、学习礼仪不切合当下事务,这些都是末世粗俗浅薄的见解,怎能知晓古人设立教育的本意呢!大致儿童的性情,喜欢游玩嬉戏而害怕拘束检点,就如草木刚开始萌芽,让它舒畅就能条理通达,摧折阻挠它就会衰败枯萎。现在教育儿童,必须让他们趋向鼓舞,内心喜悦,那他们的进步自然就不会停止。就如同及时的风雨和春风,滋润草木,没有不萌动生长的,自然一天天生长变化;如果是冰霜剥落,那么生机就会冷落,就会一天天枯槁了。所以凡是用诗歌诱导的,不只是激发其志向心意而已,也是让他们在吟唱诗歌中发泄其跳跃呼喊,在音节中宣发其幽郁阻滞;引导他们学习礼仪的,不只是整肃其仪表仪态而已,也是让他们在周旋揖让中使血脉动荡,在跪拜起身屈伸中坚固其筋骨;劝勉他们读书的,不只是开启其认知而已,也是让他们在深沉反复中留存其心思,在抑扬顿挫的诵读中宣发其志向。所有这些都是为了顺应引导他们的志向心意,调理他们的性情,悄悄消除他们的鄙陋吝啬,不知不觉地改变他们的顽劣,一天天使他们逐渐接近礼义而不觉得艰难,进入中和之境而不知道原因,这就是先王设立教育的深远用意。像近代教育儿童的,每天只是督促他们断句诵读的课业,要求他们检束而不知道用礼仪引导,要求他们聪明而不知道用善来培养,用鞭挞绳捆,就像对待囚犯。他们把学校看作牢狱而不肯进入
赏析
这篇文章强调了教育儿童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品德和性情,不能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约束,而要用恰当的方式激发其内在的潜力。通过与世俗不良教育方式的对比,突出了正确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作者还阐述了诗歌、礼仪和读书在教育中的不同作用,以及其最终要达成的让儿童自然接受礼义、性情良好发展的目标。整篇文章充满对教育本质的深刻思考和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视,对后世的教育观念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王守仁
王守仁的其他作品
- 《 送德观归省二首 》 —— [ 明 ] 王守仁
- 《 游牛峰寺四首 其三 (归越诗。弘治壬戌年,以刑部主事告病归越并楚游作) 》 —— [ 明 ] 王守仁
- 《 与郭子全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陈九川录 · 二十 》 —— [ 明 ] 王守仁
- 《 月夜二首其一 》 —— [ 明 ] 王守仁
- 《 游金粟寺 》 —— [ 明 ] 王守仁
- 《 雪望四首 其一 (江西诗。正德己卯年,奉敕往福建处叛军。至丰城,遭宸濠之变,趋还吉安,集兵平之。八月,升副都御史,巡按江西作)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修易录 · 七 》 —— [ 明 ] 王守仁
相关推荐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陆原静书 · 十五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六十二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七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三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三十八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中 · 答周道通书 · 二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下 · 门人黄省曾录 · 二十一 》 —— [ 明 ] 王守仁
- 《 传习录 · 卷上 · 门人陆澄录 · 六 》 —— [ 明 ] 王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