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

生涯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 日暮楡园拾青荚,可怜无数沈郎钱。
拼音

注释

沈郎钱:指榆荚。榆未生葉时,枝间先生榆荚,形似晋沈充 所铸之钱,故称。俗亦称榆钱。 《晋书·食货志》:「吴兴沈充又铸小钱,谓之沈郎钱。」 唐 王建 《故梁园公主池亭》诗:「素柰花开西子面,緑榆枝散沈郎钱。」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瓦釜(fǔ):陶制的炊具。
  • 荆篮:用荆条编织的篮子。
  • 青荚:未成熟的豆荚。
  • 沈郎钱:指榆荚,这里因晋代沈充所铸的小钱轻薄,后遂以“沈郎钱”喻指榆荚。

翻译

流民们的生活不再像过去那样耕种桑田,只能带着陶制的炊具和荆条编织的篮子停留在道路边。 日暮时分,在榆园里捡拾还未成熟的豆荚,那无数的榆荚就如可怜的沈郎钱一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流民的悲惨生活状况。诗中通过“不复旧桑田”“瓦釜荆篮止道边”表现出流民失去了土地,生活困苦,流离失所的情景。“日暮榆园拾青荚”进一步强调了他们的艰难,只能靠捡拾未成熟的豆荚充饥。最后一句“可怜无数沈郎钱”,用“沈郎钱”来比喻榆荚,既形象地写出了榆荚的轻薄,也暗示了流民生活的贫困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悲凉,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苦难。

晁补之

晁补之

晁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 8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