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熏篝(gōu):卽熏笼,亦作「燻笼」。 一种覆盖於火炉上供熏香、烘物和取暖用的器物。《广雅·释器》:「熏篝谓之墙居。」淸·王石臞疏证:「《方言》:『篝,陈、楚、宋、魏之间谓之墙居。』郭注云:『今薰笼也。』薰,与『熏』同。」《太平御览·巻七百十一》引《东宫旧事》:「太子纳妃,有漆画手巾熏笼二,条被熏笼三。」
山枕: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製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唐·温飞卿《更漏子》词:「山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炧(xiè):《说文解字》:「烛㶳(jìn)也。从火也声。徐野切。」清·段懋堂:「《曲礼》所谓『烛跋』。弟子职所谓『烛?』。跋者,谓近手皆馀。?者、谓烧过之烬。」《康熙字典》引《集韵》:「待可切,音『舵』 (哿韵)。烛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