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兴赋

秋何兴而不尽,兴何秋而不伤。伤二情之本背,更同来而匪方。复有登山望别,临水送归,洞庭之叶初下,塞外之草前衰。攸征人与行子,必承脸而沾衣。纷吾间居有怡,优游多暇。乃息书幌之劳,以命北园之驾。尔乃从玩池曲,迁坐林间。淹留而荫丹岫,徘徊而搴木兰。为兴未已,升彼悬崖。临风长想,凭高俯窥。察游鱼之息涧,怜惊禽之换枝。听夜签之响殿,闻悬鱼之扣扉。将据梧于芳杜,欲留连而不归。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攸(yōu)征人:远行的人。攸,所。
  • 行子:出行的人。
  • 承脸:泪水承接在脸上。
  • 书幌(huǎng):书房的帷幔,这里代指书房。
  • 丹岫(xiù):红色的山峦。岫,山。
  • 搴(qiān)木兰:采摘木兰。搴,拔取 。
  • 夜签:夜间报时的更筹。
  • 悬鱼:一种叩门的工具,形状如鱼,敲门时发出声响。
  • 据梧:靠在梧树上,这里指休闲地倚靠。
  • 芳杜:香草名,这里指长有香草的地方。

翻译

秋天引发的兴感哪有尽头呢,因秋而兴起的情感又哪有不悲伤的呢。感伤这两种情感原本相互背离,却又一同到来且毫无规律。又有登山远望送别之人,临水送行人归乡的景况,洞庭湖边的树叶刚刚落下,塞外的青草早早衰黄。无论是远行的征人还是出行的游子,看到此景必然泪湿脸颊。

我平日闲居生活安适,悠闲自在又有很多闲暇时光。于是停下书房中的劳碌之事,命人准备前往北园的车马。接着便尽情在曲折的池边游玩,再移坐到树林之间。长久地停留,在红色的山峦下乘凉,来回徘徊采摘木兰。游兴依然不减,登上那高高的悬崖。迎着清风长久地遐想,凭靠着高处向下俯瞰。观察游动的鱼儿在山涧中栖息,怜悯受惊的鸟儿在枝头间改换位置。倾听夜间报时的更筹在殿中敲响,听闻悬鱼叩门的声音。想要在长着香草的地方悠闲地倚靠,留连忘返不想回返。

赏析

这篇赋描绘了秋天的各种场景以及作者在秋日里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活动。开篇就探讨了秋兴与悲伤之间复杂的情感纠葛,为全文奠定了基调。接着描绘出游所见之景,如登山临水、叶下草衰,勾起征人游子的伤怀之情。而作者自己则过着悠闲的生活,在园中游赏,亲近自然。从池曲到林间,再到悬崖,一系列的活动展现出其悠然自得又沉醉自然的心境。描写游鱼惊禽、夜签悬鱼,细腻入微,充满了自然之趣与静谧氛围。最后表达想长久留连于此的愿望,将闲适愉悦之情推向高潮。

文章通过对秋景的铺陈和自身活动的描述,营造出一种既带有淡淡的伤感情绪,又充满悠然闲适的氛围,充分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对悠闲生活的享受,文字优美典雅,情感真挚动人 。

萧纲

萧纲

即萧纲。字世缵,一作世赞,小字六通。南朝梁武帝第三子。武帝天监五年,封晋安王。中大通三年,昭明太子萧统死,继立为皇太子。太清末,侯景攻破建康,武帝死,即位。二年,为侯景所杀。在位二年,庙号太宗。幼好诗文,为太子时,结交文人徐摛、庾肩吾等以轻艳文辞描述宫廷生活,时称“宫体诗”。明人辑有《梁简文帝集》。 ► 28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