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桓公与管夷吾连语三日三夜,字字投机,全不知倦。桓公大悦,乃复斋戒三日,告于太庙,欲拜管夷吾为相。夷吾辞而不受。桓公日:“吾纳子之伯策。欲成吾志,故拜子为相。何为不受?”对日:“臣闻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 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君必欲成其大志,则用五杰。”
拼音
所属合集
注释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润,非一流之归也",是《东周列国志》中齐相管仲建议齐桓公广纳人才以成霸业时打的比方。意思是说,大厦的建成,不能只靠一棵树的木材;大海的润泽,也不是仅凭一条河流的归聚。
赏析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再宏伟的楼字,也是一砖一瓦建起来的;再广阔的海洋,也是涓滴不息汇成的。放眼今日之中国,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改善社会民生,抑或是建设法治国家,都有一个遵循规律、循序渐进的过程,等不得也急不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既要有只争朝夕的干劲,也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历史耐心,一心一意谋发展,咬定青山不放松。爬坡迈坎、攻坚克难,最是考验决心与耐性。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脚印一个脚印地前进,防止毕其功于一役的浮躁、只求短平快的功利、大干快上的盲目,下一番苦功真功才会有新突破。积跬步至千里,积小胜为大胜,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则大事可为、大业可成。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这并不是古诗词,而是一段古文。以下是对它的翻译和解析:
翻译
齐桓公和管夷吾连续交谈三天三夜,每一句话都很契合,一点也不知道疲倦。齐桓公非常高兴,于是又斋戒三天,禀告太庙,想要任命管夷吾为相国。管夷吾推辞不接受。齐桓公说:“我采纳你的称霸策略,想要实现我的志向,所以拜你为相。为什么不接受呢?”管夷吾回答说:“我听说高大的房屋建成,不是靠一根木材;大海的滋润,不是靠一条河流的归聚。您如果一定要成就伟大的志向,那就任用五位杰出的人才。”
赏析
这段文字主要体现了齐桓公对管夷吾的重视和赏识,以及管夷吾的谦逊和对治国用人的深刻认识。强调了成就大事业需要众多人才和各种力量的汇聚,不能仅仅依靠个别人。两人之间的对话展现出他们对于国家治理和称霸天下的思考与探讨。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氛围和对人才的重视。

冯梦龙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犹龙,又字耳犹,号翔甫、龙子犹、姑苏词奴、墨憨斋主人。崇祯中以贡为丹徒训导,迁知寿宁。善诗文,工经学。辑有《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古今谭概》、《智囊》、《挂枝儿》、《山歌》及《墨憨斋定本传奇》等。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