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镪帖

藏镪见贷,已领,甚愧。琐屑奉烦,许同东玉见过,甚惠。《宝藏论》一册送去,试读一遍如何?因为黏缀一鸦青纸庄严之,幸甚。庭坚顿首。明叔同年家。
拼音

黄庭坚《藏镪帖》(又名《致明叔同年尺牍》),纸本行书,28.5×20.5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藏镪(qiǎng):指收藏的钱财。“镪”,古时指成串的钱。
  • 见贷:承蒙借款。
  • :这里指接受。
  • 琐屑:琐碎的事情。
  • 奉烦:烦劳,打扰。
  • 东玉:人名。
  • :表示对方的行为对自己是一种恩惠,此处可理解为好、有益。
  • 《宝藏论》:一部著作的名称。
  • 黏缀(zhuì):粘贴连接。
  • 鸦青纸:一种深蓝色的纸。
  • 庄严:此处指装饰、修整,使其更加美观。
  • 顿首:古代的一种礼节,常用于书信的开头或结尾,表示恭敬。

翻译

您借给我的钱,我已经收到了,非常惭愧。因琐碎之事烦扰您,允许我同东玉前去拜访,这太好了。现送上一册《宝藏论》,您试着读一遍怎么样?我还特意用一张鸦青纸粘贴装饰,使其更为美观,希望您能喜欢。黄庭坚向您叩头致意。写给明叔同年家。

赏析

这封短信虽简短,却表达了黄庭坚的感激之情和对对方的尊重。信中提到借款已收,对麻烦对方表示歉意,还提到送《宝藏论》一册并对其进行了装饰,体现出作者的用心。整体语言简洁明了,情感真挚,展示了文人之间的交往礼仪和情感交流。

黄庭坚

黄庭坚

黄庭坚,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