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宗元诗集》序
注释
- 陆沉:比喻埋没,不为人知。
- 林皋(gāo):指树林水岸之地。
- 耆(qí)老:老年人。常指德高望重的老人。
- 丘壑:比喻深远的意境;也指隐居的地方。
翻译
士人有怀有高远才华的,却埋没在山林水泽之下,与麋鹿一同群处,与草木一起终结生命。只是寄托在无实际用处的空话之中,作为千年不朽的打算。说他有怨恨吧,可他说的是仁义的恩泽;说他没有怨恨吧,可又伤感自己不被他人了解。然而,这就是他所说的不怨之中的怨恨。 那寒暑交替,草木随之繁荣衰落,为繁荣而庆贺为衰落而凭吊,它们的鸣叫好像都有所表达,候虫就是这样;不能得到公平,那声音就如同雷霆,涧水就是这样;寂寞无声,用宫商音律来考察,就会动而符合韵律,金石丝竹就是这样。只有金石丝竹的声音,和《国风》《雅》《颂》的言辞相似;涧水的声音,和楚人的言辞相似;至于候虫的声音,就如同末世诗人的言辞相似。 如今诗人对于词的玩味,以典章文物为精巧,整天不停;好像戏弄世上不了解的人,来等待世间了解的人一样。然而他们的喜悦,没有地方可遇;他们的怨恨,没有地方可攻伐。能表现春能表现秋,能表现雨能表现晴,发自内心的技巧而喜欢那声音,造物主也不能超过。所以我没办法给它命名,而寄托在候虫上。 清江的胡宗元,从幼年直到白头,不曾废弃读书,他胸怀中所收藏的,不肯低于任何一个当世的士人。前面没有人拉,后面没有人推,因此在山壑间穷困。然而因为他到老都沉浸在笔墨中,所以后来年轻晚出道的人,没有不读书且喜好文学的。他去世后,子弟和门人,编排他的诗为若干卷。宗元的儿子胡遵道,曾经和我是同事,所以拿着他的诗来求我写序。自己看宗元的诗,喜欢贤人而乐于为善,安于本土而等待时机,是很少有怨言的诗。可以追随他的一生,看到他从小到老都不倦怠,是忠诚守信的士人。至于遇到变故而显出奇特,因为困难而显现精巧,那又好像我所说的诗人的姿态。他的起兴寄托高远,就附身于《国风》;他愤恨世道痛恨邪恶,就附身于《楚辞》。后来看宗元的诗的人,也用这标准来探求。所以写下这些归还胡家。
赏析
这篇序文论述了诗人的不同境界和情感表达。作者将诗人的情感分为有怨与无怨之怨,以不同自然事物的声音来类比不同的诗歌风格和情感。接着描述了诗人在词的创作中的特点和心态。之后着重介绍了胡宗元,强调他虽埋没却坚持读书,其诗体现出他的品质和才华,既有少怨的一面,又有在特定情况下的独特姿态,既像《国风》的高远,又似《楚辞》的激愤。整体表达了作者对胡宗元诗歌及为人的赞誉,也展现了对诗歌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