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梦寻 · 卷二 · 西湖西路 · 岣嵝山房

· 张岱
李茇号岣嵝,武林人,住灵隐韬光山下。造山房数楹,尽驾回溪绝壑之上。溪声淙淙出阁下,高?插天,古木蓊蔚,人有幽致。山人居此,孑然一身。好诗,与天池徐渭友善。客至,则呼僮驾小肪,荡桨于西泠断桥之间,笑咏竟日。以山石自?累生圹,死即埋之。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余与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月、余弟平子读书其中。主僧自超,园蔬山蔌,淡薄凄清。但恨名利之心未净,未免唐突山灵,至今犹有愧色。 张岱《岣嵝山房小记》: 岣嵝山房,逼山、逼溪、逼韬光路,故无径不梁,无屋不阁。门外苍松傲睨,蓊以杂木,冷绿万顷,人面俱失。 石桥低磴,可坐十人。寺僧刳竹引泉,桥下交交牙牙,皆为竹节。天启甲子,余键户其中者七阅月,耳饱溪声,目饱清樾。山上下多西栗、边笋,甘芳无比。邻人以山房为市,?果、羽族日致之,而独无鱼。乃潴溪为壑,系巨鱼数十头。有客至,辄取鱼给鲜。日晡,必步冷泉亭、包园、飞来峰。一日,缘溪走看佛像,口口骂杨髡。见一波斯坐龙象,蛮女四五献花果,皆裸形,勒石志之,乃真伽像也。余椎落其首,并碎诸蛮女,置溺溲处以报之。寺僧以余为椎佛也,咄咄作怪事,及知为杨髡,皆欢喜赞叹。 徐渭《访李岣嵝山人》诗: 岣嵝诗客学全真,半日深山说鬼神。 送到涧声无响处,归来明月满前津。 七年火宅三车客,十里荷花两桨人。 两岸鸥凫仍似昨,就中应有旧相亲。 王思任《岣嵝僧舍》诗: 乱苔膏古荫,惨绿蔽新芊。鸟语皆番异,泉心即佛禅。 买山应较尺,赊月敢辞钱。多少清凉界,幽僧抱竹眠。
拼音

所属合集

#西湖梦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岣嵝(gǒu lǒu):山名。
  • 孑(jié)然:孤独的样子。
  • 圹(kuàng):墓穴。
  • 普陀(tuó):这里指佛寺。
  • 徐渭(wèi):明代文学家、书画家。
  • 髡(kūn):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一种刑罚。
  • 火宅:佛教用语,比喻充满痛苦的尘世。
  • 鸥凫(ōu fú):鸥鸟和野鸭。

翻译

李茇别号岣嵝,是武林人,居住在灵隐韬光山下。建造了几间山房,都架在回环的溪流和极深的壑谷之上。溪水淙淙地从楼阁下流出,高山直直插入云天,古老的树木葱郁繁茂,很有幽静的情致。山人住在这里,孤独一人。喜好诗歌,和天池的徐渭是好友。有客人到来,就呼唤僮仆驾着小船,在西泠和断桥之间划桨游荡,整日欢笑吟咏。用山石自己堆砌建造墓穴,死后就埋葬在那里。所著有《岣嵝山人诗集》四卷。天启甲子年,我和赵介臣、陈章侯、颜叙伯、卓珂月、我弟弟平子在这里读书。主持寺庙的僧人自超,园中的蔬菜和山上的野菜,很是清淡凄清。只是遗憾那追名逐利的心没有完全清净,不免冒犯了山神,至今还有羞愧之色。 张岱的《岣嵝山房小记》:岣嵝山房,紧靠着山、紧靠着溪、紧靠着韬光路,所以没有路不架桥,没有屋子不建楼阁。门外苍松高傲地耸立,与杂乱的树木掺杂一起,清冷的绿色有万顷之多,人的面容都被遮住了。石桥上有低的台阶,可坐十人。寺里的僧人剖开竹子引来泉水,在桥下交错杂乱的,都是竹节。天启甲子年,我在这里闭门读书七个月,耳朵饱听溪水之声,眼睛饱看清翠的树荫。山上山下有很多西栗、边笋,甘甜芳香无比。邻居把山房当作集市,水果、飞禽每天送来,但唯独没有鱼。就拦截溪流形成水壑,系了几十头大鱼。有客人来,就捞鱼供上新鲜的。每天下午,必定走到冷泉亭、包园、飞来峰去。有一天,沿着溪流去看佛像,口中不断谩骂杨髡。看见一个波斯人坐在龙象上,四五个蛮女献上花果,都光着身子,刻石头来记载这事,这才是真伽像。我敲掉它的头,并打碎所有蛮女,放在便溺之处来报复他。寺里的僧人以为我在敲佛像,诧异地当作怪事,等到知道是对杨髡,都欢喜赞叹。 徐渭《访李岣嵝山人》诗:岣嵝山的诗人学习全真教,半天在深山中谈论鬼神。送到山涧声没有响起的地方,回来明月已满前面的渡口。七年在尘世如同坐三车的过客,十里荷花两桨划船的人。两岸的鸥鸟和野鸭还像昨天,其中应该有旧日的亲近之人。 王思任《岣嵝僧舍》诗:杂乱的苔藓滋润着古老的树阴,凄惨的绿色遮蔽着新长的绿草。鸟的叫声都很奇异,泉水的源头就如同佛禅。买山应该比较分寸,赊来月光敢不付钱。多少清凉的境界,清修的僧人抱着竹子入眠。

赏析

这段文字生动描绘了岣嵝山房及其周边的景色、人物和他们的生活。文中表现出此地环境的清幽宁静,如“溪声淙淙出阁下,高?插天,古木蓊蔚”,让人感受到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李茇的形象也很鲜明,他居于此的孤独与对诗歌的热爱,形成独特的气质。张岱在此的生活经历,包括读书、赏景等,以及与友人的交往,都呈现出一种文人雅士的闲情逸致。诗人们的诗作进一步增添了艺术氛围,如徐渭的诗中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之感和与友人的情谊。这段文字既是对一处地方的细腻描述,也是对一种文人生活和心境的展现,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张岱

张岱

张岱,又名维城,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晚号六休居士,汉族,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精于茶艺鉴赏,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张岱为明末清初文学家、史学家,其最擅长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等绝代文学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