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学而篇 · 第八章

· 孔子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拼音

所属合集

#论语

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可以使人不闭塞;要以忠信为主,不要同与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注释

君子:这个词一直贯穿于本段始终,因此这里应当有一个断句。 重:庄重、自持。 学则不固:有两种解释:一是作坚固解,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不坚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见闻少,学了就可以不固陋。 主忠信:以忠信为主。 无:通毋,“不要”的意思。 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 过:过错、过失。 惮:音dàn,害怕、畏惧。

赏析

本章中,孔子提出了君子应当具有的品德,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庄重威严、认真学习、慎重交友、过而能改等项。作为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从外表上应当给人以庄重大方、威严深沉的形象,使人感到稳重可靠,可以付之重托。他重视学习,不自我封闭,善于结交朋友,而且有错必改。以上所提四条原则是相当重要的。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过则勿惮改就是对待错误和过失的正确态度,这一思想闪烁着真理光辉,反映出孔子理想中的完美品德,对于研究和理解孔子思想有重要意义。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重”:庄重、稳重。“威”:威严。“固”:固执。“惮”(dàn):害怕。}

翻译

{孔子说:“君子,如果不庄重就没有威严;学习就不会固步自封。要以忠信为主。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了过错就不要害怕去改正。”}

赏析

{这段话强调了君子的品德和行为准则。君子应当具备稳重的气质,这样才能展现出威严。通过不断学习,避免固执己见而能保持开放的心态。重视忠信之德,体现了道德的重要性。不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意在激励自我提升和追求进步。而敢于面对自己的过错并积极改正,更是一种勇敢和不断完善自我的表现。这简短的几句话,为人们树立了一个君子应有的形象和素养标准。}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