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正十一日还山

· 袁枚
自觉山人胆足誇,行年七十走天涯。 公然一万三千里,听水听风笑到家。 迎门儿女庆团圞,邻里争当远客看。 不是桃源真福地,如何鸡犬尽平安。 香雪阶前扑面飞,喜从香里解征衣。 老妻指向诸姬笑,不为梅花尚不归。 一双孔雀艳归装,惹得倾城士女狂。 为要诱他开翠尾,丽人来往尽浓妆。 宾客连宵坐满庭,问山问海问花名。 急抄诗与诸公读,省得衰翁说不清。 重理残书喜不支,一言拟告世人知。 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山人:指作者自己,山居之人,这里是袁枚自谦的说法。
  • 行年:指年龄。
  • 团圞(luán ) :团聚。
  • 桃源:借指美好的地方、隐居之地,常源于陶渊明《桃花源记》里描绘的世外桃源。
  • 香雪:指梅花,梅花色白如雪且香气扑鼻,故称。
  • 诸姬:指作者的姬妾们。
  • 翠尾:孔雀美丽的尾羽。
  • 衰翁:作者自谦之词,说自己衰老的男子。
  • 不支:支撑不住,这里指因喜悦而难以自持。

翻译

我自觉自己这山居之人的胆量值得夸赞,年届七十依然能行走于天涯各地。 堂堂正正走过了一万三千里的路程,一路上听着水流声、风声,带着笑容回到家中。 刚一进门,儿女们欢庆着家人团聚,邻里们都把我当作远方归来的稀客。 若这不是像桃源一样真正的福地,怎么连鸡犬都如此安宁。 台阶前,如雪花般的梅花香气扑鼻地飞舞着,我在这清香中欢喜地脱下远行的衣服。 老妻笑着指向诸姬对我说,若不是为了梅花想必都不会回来啦。 归来时带着一对艳丽的孔雀作为归装,引得全城的男女都为之疯狂。 为了引诱孔雀张开美丽的尾羽,来来往往的美丽女子都精心化着浓妆。 宾客们接连几晚坐满了庭院,纷纷询问我山中之事、海上之景以及各种花卉之名。 我赶忙抄下诗作给诸位宾客阅读,免得让我这衰老之人说不清这些见闻。 重新整理那些闲置许久的书籍,心中喜悦得难以自持,有一句话想告诉世人。 不要嫌海角天涯距离遥远,只要你肯挥鞭策马前行,终有到达的那一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袁枚七十岁远游归来的一系列情景,展现出多重丰富的情感。在语言上,质朴自然而又生动诙谐,读来妙趣横生。开篇“自觉山人胆足誇,行年七十走天涯”便直接抒发豪迈之情,凸显自己即便年迈仍有壮游天下的勇气。接着对归乡后的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家人团聚的温馨、邻里好奇的情景跃然纸上。诗中的孔雀、梅花、宾客询问等情节写得十分鲜活,充满生活气息。尤其是孔雀那一段,将众人对孔雀的好奇以及女子为了看孔雀开屏而精心打扮的场景描绘得热闹非凡。“莫嫌海角天涯远,但肯摇鞭有到时” 则是作者通过自身经历悟出的宝贵人生哲理,表达了只要具有坚定的信念并付诸行动,就能战胜路途艰难险阻的积极思想。整首诗既有对游历经历和生活琐事的生动记录,又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悟 ,展现了作者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袁枚

袁枚

袁枚,清代诗人、散文家。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江宁小仓山下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