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再岁:两年。
- 移节:移动符节。指官员任职调动。
- 据鞍:跨着马鞍。这里表示出行、任职在路上奔波。
- 梅花锦囊:这里的“锦囊”是用李贺骑驴寻诗,每得佳句就写下来投于锦囊的典故。这里借指诗人创作诗歌。“梅花锦囊古”指带着古风的创作。
- 霜月:秋冬带霜的月,常营造一种清冷氛围。
- 绣衣:绣衣直指 (xiù yī zhí zhǐ),官名,汉武帝时设置,也称绣衣御史。这里指何运判的官职。
- 刑几措:刑罚几乎搁置不用,形容社会治理良好,很少需要动用刑罚。
- 清庙器:宗庙祭祀所用的器物,此处用来比喻有治国才能、堪当大任的人才。
- 侍臣冠:宫廷侍臣所戴的帽子,代指担任皇帝近侍的官职。
翻译
短短两年间您就三次任职调动,跨越千山始终奔波在赴任途中。您带着如古人般吟诗作赋的才情,在寒冷的霜月中身着代表官职的绣衣。民众都希望刑罚能很少施行,以您的能力做到这点并非难事。究竟是谁的原因,让您这样治国理政的大才,还没有被安排在皇帝身边担任要职 。
赏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给何德献的送别之作。首联“再岁三移节,千山一据鞍”,短短十个字便描绘出何德献频繁调动、四处奔波的状态,展现其仕途的辗转忙碌。颔联“梅花锦囊古,霜月绣衣寒”,将高雅的文学才情(“梅花锦囊”)与清冷的外在环境(“霜月绣衣寒”)相结合,塑造出一位兼具才情与冷峻气质的官员形象 。颈联“民欲刑几措,公于此岂难”,从侧面肯定了何运判优秀的治理能力,期待他能让社会达到刑措不用的良好状态,表达对其能力的赞赏和信心。尾联“谁令清庙器,未著侍臣冠”则笔锋一转,为之鸣不平,抱怨这样治国的大才没有得到重用,未在皇帝身边施展更大的抱负。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经历的陈述,又有对其才德的夸赞和政治遭遇的遗憾不平,情感真挚,意味深长。

杨万里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 43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