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风 · 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闍,有女如荼。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 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拼音

译文

漫步城东门,美女多若天上云。 虽然多若云,非我所思人。 唯此素衣绿头巾,令我爱在心。 漫步城门外,美女多若茅花白。 虽若茅花白,亦非我所怀。 唯此素衣红佩巾,可娱可相爱。

注释

东门:城东门。 如云:形容众多。 匪:非。思存:想念。思:语助词。存:一说在;一说念;一说慰藉。 缟(gǎo):白色;素白绢。綦(qí)巾:暗绿色头巾。 聊:愿。员(yún):同“云”,语助词。 闉闍(yīndū):外城门。 荼:茅花,白色。茅花开时一片皆白,此亦形容女子众多。 且(jū居):语助词。一说慰藉。 茹藘(rúlǘ):茜草,其根可制作绛红色染料,此指绛红色蔽膝。“缟衣”、“綦巾”、“茹藘”之服,均显示此女身份之贫贱。

此诗是是先秦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国风·郑风》中的一篇,是当时郑地的汉族民歌。全诗二章,每章六句,描写了当时男女之间纯洁的爱情。

赏析

郑之春月,也确如姚际恒所说,乃是“士女出游”、谈情说爱的美妙时令。《郑风·溱洧》一说,在清波映漾的溱水、洧水之畔,更有“殷且盈”的青年男女,“秉兰”相会、笑语“相谑”,互相赠送着象征爱情的“芍药”之花。此诗所展示的,则是男女聚会于郑都东门外的一幕,那景象之动人,也决不逊色于“溱洧”水畔。“出其东门,有女如云”、“出其闉阇,有女如荼”——二章复叠,妙在均从男主人公眼中写来,表现着一种突见众多美女时的惊讶和赞叹。“如云”状貌众女之体态轻盈,在飞彩流丹中,愈显得衣饰鲜丽、缤纷照眼;“如荼”表现众女之青春美好,恰似菅茅之花盛开,愈见得笑靥灿然、生气蓬勃。面对着如许众多的美丽女子,纵然是枯木、顽石,恐怕也要目注神移、怦然动心的。在迈出城门的刹那间,此诗的主人公也被这“如云”、“如荼”的美女吸引了。那毫不掩饰的赞叹之语,正表露着这份突然涌动的不自禁之情。然而,人的感情是奇特的,“爱情”则更要微妙难猜:“虽则如云,匪我思存”、“虽则如荼,匪我思且”——在众多美女前怦然心动的主人公,真要作出内心所爱的选择时,吐语竟如此出人意料。两个“虽则……匪我……”的转折句,正以无可动摇的语气,表现着主人公的情有独钟。好奇的读者自然要打听:他那幸运的恋人而今安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缟衣茹藘,聊可与娱”二句,即带着无限的喜悦和自豪,将这位恋人推到了你的眼前。如果你还知道,“缟衣綦巾”、“缟衣茹藘”,均为“女服之贫贱者”朱熹),恐怕在惊奇之际,更会对主人公肃然起敬:原来他所情有独钟的,竟是这样一位素衣绿巾的贫贱之女!只要两心相知,何论贵贱贫富——这便是弥足珍惜的真挚爱情。主人公以断然的语气,否定了对“如云”、“如荼”美女的选择,而以喜悦和自豪的结句,独许那“缟衣茹藘”的心上人,也足见他对伊人的相爱之深。由此回看诗章之开篇,那对东门外“如云”、“如荼”美女的赞叹,其实都只是一种渲染和反衬。当诗情逆转时,那盛妆华服的众女,便全在“缟衣綦巾”心上人的对照下黯然失色了。这是主人公至深至真的爱情所投射于诗中的最动人的光彩,在它的照耀下,贫贱之恋获得了超越任何势利的价值和美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东门”:城东门。“如云”:形容众多。“匪”:非。“思存”:想念。“缟(gǎo)衣”:白色衣服。“綦(qí)巾”:暗绿色头巾。“闉闍(yīn dū)”:城门外的护门小城。“如荼(tú)”:形容众多的样子。“思且”:思念的“且”,无实意。“茹藘(lǘ)”:茜草,可做红色染料。}

翻译

{走出那东边的城门,美女多如云彩。虽然美女多如云彩,却不是我思念的人。只有那穿着白色衣服系着暗绿色头巾的女子,才是使我快乐之人。走出那城外的护门小城,美女多如白茅花。虽然美女多如白茅花,却不是我思念的。只有那穿着白色衣服系着红色佩巾的女子,才可以和我欢乐。}

赏析

{这首诗质朴自然,简洁明快。通过对东门之外众多美丽女子的描写,衬托出诗人情有独钟的那个女子。诗中先以“如云”“如荼”极言女子数量之多,而后强调自己的心思只在那位身着缟衣綦巾、缟衣茹藘的女子身上,表明了诗人对爱情的忠贞和专一,体现了一种真挚纯粹的情感。整体画面感强,以景衬情,鲜明地表现了诗人的情感态度。}

无名氏

周朝佚名作者的统称。 ► 5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