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渔阳:地名,唐代郡名,在今河北蓟县一带,是安禄山叛军的起兵之地。(“渔”读音:yú;“阳”读音:yáng)
- 烽燧(fēng suì):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 玉辇(yù niǎn):天子所乘之车,以玉为饰。
- 苍黄:匆促慌张的样子。
- 神武:神明而威武。
- 区区:小,少,微不足道。
- 鹿头关:在今四川德阳市鹿头山上,为古代蜀道上的险隘。
翻译
渔阳的烽火在云间燃起,皇帝的车驾匆促慌张地从骊山向山下奔去。为什么皇帝自认为神明威武,却只能微不足道地向南渡过鹿头关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离骊山的情景,对唐玄宗的所谓“神武”进行了讽刺。首句“渔阳烽燧起云间”,描绘了安禄山叛乱的爆发,烽火连天,局势紧张。次句“玉辇苍黄下此山”,形象地表现了唐玄宗在战乱中的狼狈和慌乱。后两句通过反问,指出唐玄宗自认为神武,却落得南逃的下场,对其进行了批判。整首诗意境苍凉,讽刺深刻,反映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思考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