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求志堂
古人不轻出,出则尧舜其君民。古人不轻隐,隐则坐使风俗淳。
孰知后世乃不然,唐虞日远如飞烟。异端欲出六籍上,裔夷直居中夏先。
穷居求志达行道,傥不塞责真负天。士固不可苟富贵,顾亦岂可徒贫贱。
如其一念有愧心,宁不终身戴惭面。老夫少年铁铸砚,欲窥圣门终未见。
祝君勿恃来日长,八九十年如掣电。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尧舜:古代贤明的君主,象征理想的政治领袖。
- 君民:君主与民众的关系,此处指君主治理国家,关心民生。
- 异端:指非正统的思想或行为。
- 六籍:古代儒家经典,包括《诗》《书》《礼》《易》《乐》《春秋》。
- 裔夷:古代对边远地区的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外来文化。
- 塞责:尽职尽责,完成应尽的责任。
- 铁铸砚:形容坚定的志向,砚台用铁制成,比喻决心不易动摇。
- 圣门:指儒家学说的最高境界,即孔孟之道。
- 掣电:形容时间过得飞快,如同闪电般短暂。
翻译
古代的人不轻易离开自己的岗位,一旦离开,就是像尧舜那样的明君去治理人民。他们也不轻易选择隐居,隐居时会推动社会风俗变得淳朴。然而后世的情况却大不相同,那些非正统的思想甚至试图超越六经的教导,而外来文化却直接占据了中原的地位。在困苦的生活中,人们追求高尚的志向,践行道义,如果不能尽到责任,那就是辜负了天赋予的机会。士人不能随便追求富贵,但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贫穷和卑贱。如果有哪怕一点愧疚之心,怎能不终生带着羞愧的面孔?我年轻时就像铁铸的砚台,渴望进入圣人的学说殿堂,但始终未能实现。希望你不要只依赖未来的长远,因为人生八九十年转瞬即逝,就像闪电一样迅速。
赏析
这首诗以古人为榜样,倡导士人要有高尚的道德追求和责任感。诗人批评后世社会风气的变迁,强调士人不应仅追求个人的富贵或贫贱,而应该坚守道义,尽职尽责。同时,诗人以自己的经历感叹,表达对儒家圣贤之道的向往,以及对时光飞逝的警示。整首诗语言质朴,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道德教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