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
人生鲜能百,哀情数万端。
不幸婴笃病,凶候形素颜。
衣衾为谁施,束带就阖棺。
欲悲泪已竭,欲辞不能言。
存亡自远近,长夜何漫漫。
寿堂闲且长,祖载归不还。
人生鲜能百,哀情数万婴。
路柳夹灵轜,旟旐随风征。
车轮结不转,百驷齐悲鸣。
灵坐飞尘起,魂衣正委移。
芒芒丘墓间,松柏郁参差。
明器无用时,桐车不可驰。
平生坐玉殿,没归都幽宫。
地下无刻漏,安知夏与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鲜(xiǎn)能百:很少能活到一百岁。“鲜”意思是少。
- 婴笃病:遭受重病。“婴”是遭受的意思;“笃病”指重病 。
- 凶候:凶险的征兆,预示死亡。
- 衣衾(qīn):指殓葬用的衣服和被子。
- 束带:整束衣带,这里指入殓前的整理。
- 阖棺:盖上棺材。
- 婴:这里同“缨”,缠绕,引申为萦绕。
- 灵轜(ér):丧车。
- 旟旐(yú zhào):泛指柩车的旗帜。
- 百驷(sì):众多驾车的马。
- 灵坐:灵位,为供奉死者所设的席位。
- 委移:同“逶迤”,形容飘动、摇曳的样子。
- 芒芒:同“茫茫”,广阔、迷茫的样子。
- 明器:即冥器,殉葬用的器物 。
- 刻漏:古代计时的器具。
翻译
人生很少有人能活到百岁,可是哀伤的事情却有万千种。不幸地遭受了重病的折磨,凶险的病症让容颜变得憔悴不堪。这殓葬用的衣被又将为谁而使用呢,整理好衣带就要躺进棺材。想要悲伤痛哭,可泪水已经流干;想要与人告别,却又无法说出言语。生与死从来就是相隔甚远,那漫长的黑夜是多么的无尽漫长。停放灵柩的寿堂空荡又漫长,灵车出发后就再也不会回来。人生很少能活到百岁,可万千的哀伤之情缠缠绕绕。路边的柳树夹着送葬的灵车,各种旗帜随风飘动前行。车轮好似凝结住不再转动,众多驾车的马齐声悲鸣。灵位前飞起阵阵灰尘,魂幡正随风飘动。在那茫茫的坟墓之间,松柏郁郁葱葱高低不齐。那些殉葬的明器在地下派不上用场,桐木做的丧车也无法奔驰。生前坐在华丽的宫殿里,死后却归到那幽深的墓穴中。地下没有计时的刻漏,又怎么知道夏天和冬天的变换。
赏析
这首《挽歌》是傅玄以送葬者的视角描写的哀悼逝者之歌,整首诗情感沉痛哀伤,如泣如诉。开篇以“人生鲜能百,哀情数万端”点明人生苦短且多哀伤,为全诗奠定了悲戚基调。接着细致地描绘重病之人的惨状、入殓过程,还有送葬场景,“衣衾为谁施,束带就阖棺”“路柳夹灵轜,旟旐随风征”等诗句,从各个方面营造出一种悲凉、凄怆的氛围。诗中通过对比生前的尊贵与死后的凄凉,像“平生坐玉殿,没归都幽宫”,更见出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残酷。同时,对地下世界的描写“地下无刻漏,安知夏与冬”给人一种迷茫、虚幻、无尽的压抑感慨,让人深刻感受到生死的巨大差异和生命消逝的无奈。整首诗用词质朴真挚,却饱含深情,深刻反映了人类面对死亡时的悲痛、无助以及对生命短促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