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五官中郎将诗四首 其三

· 刘桢
秋日多悲怀,感慨以长叹。 终夜不遑寐,叙意于濡翰。 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 白露涂前庭,应门重其关。 四节相推斥,岁月忽已殚。 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 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遑(huáng)寐:闲暇睡觉。
  • 濡(rú)翰:蘸笔书写。
  • 曜(yào):照耀。
  • 闰中:室中。
  • 应门:看守门户。

翻译

在这秋天里,我心中充满了悲伤的情怀,不禁感慨万千而长声叹息。整夜都无法安心入睡,于是在笔端抒发内心的思绪。明亮的灯光照耀在室内,清凉的风已让人感到凄寒。白露涂抹在前庭,看守门户的人加厚了门户的关闭。四季相互推移排斥,岁月忽然之间就已经到了尽头。壮士远行出征,战事将会独自艰难。泪水哭泣沾湿了衣裳,怎能不思念心中所爱的人呢。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的悲怀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内心的种种情感。诗中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写,如“明灯曜闰中,清风凄已寒。白露涂前庭”,营造出一种清冷、寂寥的氛围,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忧愁和感慨。诗人因心事重重而整夜无法入眠,通过写作来宣泄情感。同时,诗中提到“壮士远出征,戎事将独难”,表达了对出征壮士的担忧以及对战争艰难的感慨。最后,“涕泣洒衣裳,能不怀所欢”则直抒胸臆,表现出对心爱之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沉,将秋日的凉意与内心的愁苦相结合,给人以一种悲凉之感。

刘桢

刘桢

刘桢(186年―217年),字公干,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人,东汉名士,建安七子之一。其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建安中,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 ► 24篇诗文

刘桢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