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苑 · 卷一 · 不陈
古之善理者不师,善师者不陈,善陈者不战,善战者不败,善败者不亡。昔者,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至老不相攻伐,可谓善理者不师也。若舜修典刑,咎繇作士师,人不干令,刑无可施,可谓善师者不陈。若禹伐有苗,舜舞干羽而苗民格,可谓善陈者不战。若齐桓南服强楚,北服山戎,可谓善战者不败。若楚昭遭祸,奔秦求救,卒能返国,可谓善败者不亡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咎繇(gāo yáo):亦作“皋陶”,中国上古传说中的人物。
翻译
古代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用兵,善于用兵的人不布阵,善于布阵的人不作战,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善于应对失败的人不会灭亡。从前,圣人治理国家,使人民安居,快乐地从事自己的职业,到老也不互相攻打讨伐,这可以说是善于治理国家的人不必用兵。像舜修订典章刑法,咎繇担任法官,人们不触犯法令,刑法也就没有用武之地,这可以说是善于用兵的人不布阵。像禹征伐有苗,舜舞动盾牌和雉羽而有苗就归服了,这可以说是善于布阵的人不作战。像齐桓公在南方使强大的楚国屈服,在北方使山戎归服,这可以说是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败。像楚昭王遭遇灾祸,逃奔到秦国求救,最终能够返回国家,这可以说是善于应对失败的人不会灭亡。
赏析
这段文字体现了诸葛亮对于治国理政、军事策略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强调了不同层面的智慧和策略的重要性,从国家的治理到军事行动的各个环节,阐述了一系列理想的状态和表现。以古代的事例来论证观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启发性。它表达出追求和平、善于谋划、灵活应对的理念,对于理解古代的政治和军事思想有一定的价值。

诸葛亮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陕西省岐山县五丈原逝世。成都、汉中、南阳等地有武侯祠,杜甫作《蜀相》赞诸葛亮。
► 61篇诗文
诸葛亮的其他作品
- 《 将苑 · 卷二 · 后应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机形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二 · 地势 》 —— [ 三国 ] 诸葛亮
- 《 诫子书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二 · 整师 》 —— [ 三国 ] 诸葛亮
- 《 诫子书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出师 》 —— [ 三国 ] 诸葛亮
- 《 将苑 · 卷一 · 将材 》 —— [ 三国 ] 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