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风雨听芦
秋来风雨怜人,独芦中声最凄黯。余自河桥望芦,过处一碧无际,归枕故丘,每怀拍拍。武林唯独山王江泾百脚村多芦。时乎风雨连朝,能独乘舟卧听,秋声远近,瑟瑟离离,芦苇萧森,苍苍蔌蔌,或雁落哑哑,或鹭飞濯濯,风逢逢而雨沥沥,耳洒洒而心于于,寄兴幽深,放怀闲逸。舟中之中谓非第一出尘阿罗汉耶?避嚣炎而甘寥寂者,当如是降伏其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怜人:使人感到怜悯,此处指让人感到悲凉。
- 凄黯:形容声音悲凉、阴暗。
- 河桥:河边的桥,古代常见渡口。
- 拍拍:形容秋天的声音,如风吹落叶声。
- 武林:杭州的别称。
- 山王江泾:地名,可能位于杭州附近。
- 百脚村:以其芦苇众多而得名。
- 连朝:接连几天。
- 瑟瑟:形容风雨之声。
- 离离:形容芦苇丛生的样子。
- 哑哑:大雁鸣叫的声音。
- 鹭飞濯濯:白鹭飞翔,羽毛洁白的样子。
- 逢逢:形容风雨相击的声音。
- 沥沥:雨滴落下的声音。
- 洒洒:形容耳朵清晰听到声音的状态。
- 于于:形容心境平静。
- 阿罗汉:佛教中的修行者,常用来比喻超脱世俗的人。
- 嚣炎:喧闹和炎热。
- 寥寂:寂静、冷清。
翻译
秋天的风雨让人感到凄凉,特别是芦苇丛中的声音最为哀伤。我从河桥眺望那片芦苇,它们随风飘荡,绿色一片无边无际。每当夜晚回到故乡的山丘,总会想起那风吹过的声音,像秋天的拍打声。在杭州附近的山王江泾有个名叫百脚村的地方,芦苇特别多。连续几天风雨交加,我能独自划船,静静地聆听远处近处的秋声,那是风雨声、芦苇摇曳声,还有大雁的哑哑叫声和白鹭的翅膀掠过的沙沙声。风雨相击,雨点滴滴,耳边清晰可闻,心中却十分宁静。这船上的情景,岂不是超凡脱俗的出家人吗?那些愿意远离喧嚣,甘愿享受孤独的人,应当学会这样平息内心,享受闲适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秋日乘舟听风赏雨、芦苇丛中的情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感悟。通过细腻的描绘,诗人将自己与世隔绝,沉浸于芦苇与风雨的和谐旋律中,体验到一种超然的心境。他把自己比作阿罗汉,寓意自己已经超越世俗,达到了心灵的宁静与淡泊。同时,诗中也寓含着对喧嚣尘世的反思,倡导人们在忙碌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宁静与闲逸。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高濂
高濂,字深甫,号瑞南,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明万历年间的名士、戏曲家、养生家及书籍收藏家。工诗词及戏曲,藏书丰富,“少婴赢疾,复苦瞆眼”,高濂喜欢谈医道,重养生,咨访奇方秘药,用以治疗赢疾,眼疾遂愈。曾在北京鸿胪寺任官,后隐居西湖。高濂平生著作甚丰,主要有《玉簪记》、《节孝记》、《遵生八笺》、《草花谱》、《野蔌品》、《四时幽赏》、《四时逸事》、《艺花谱》、《兰谱》等。
► 25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