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 · 表 · 外戚恩泽侯表
自古受命及中兴之君,必兴灭继绝,修废举逸,然后天下归仁,四方之政行焉。传称武王克殷,追存贤圣,至乎不及下车。世代虽殊,其揆一也。高帝拨乱诛暴,庶事草创,日不暇给,然犹修祀六国,求聘四皓,过魏则宠无忌之墓,适赵则封乐毅之后。及其行赏而授位也,爵以功为先后,宫用能为次序。后嗣共己遵业,旧臣继踵居位。至乎孝武,元功宿将略尽。会上亦兴文学,进拔幽隐,公孙弘自海濒而登宰相,于是宠以列侯之爵。又畴咨前代,询问耆老,初得周后,复加爵、邑。自是之后,宰相毕侯矣。元、成之间,晚得殷世,以备宾位。
汉兴,外戚与定天下,侯者二人。故誓曰:“非刘氏不王,若有亡功非上所置而侯者,天下共诛之。”是以高后欲王诸吕,王陵廷争;孝景将侯王氏,修侯犯色。卒用废黜。是后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以功受爵。其余后父据《春秋》褒纪之义,帝舅缘《大雅》申伯之意,浸广博矣。是以别而叙之。【表略】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受命:指帝王承受天命,即登基。
- 中兴:指国家从衰败中复兴。
- 兴灭继绝:振兴灭亡的家族,延续断绝的香火。
- 修废举逸:修复废弃的制度,提拔有才能但未被发现的人。
- 天下归仁:天下人心向善,社会和谐。
- 传称:史书记载。
- 武王克殷:周武王击败商朝。
- 下车:指新君即位。
- 揆一:原则相同。
- 高帝:指汉高祖刘邦。
- 拨乱:平定混乱。
- 庶事草创:各项事务初创,百废待兴。
- 六国:指秦朝灭亡后的六国遗族。
- 四皓:四位隐士,辅佐刘邦。
- 无忌之墓:指战国时期魏国名将公子无忌(信陵君)的墓。
- 乐毅之后:乐毅子孙,乐毅曾为燕昭王伐齐有功。
- 爵以功为先后:封爵按照功劳大小排序。
- 宫用能为次序:选拔官员以能力为主。
- 元功宿将:功勋卓著的老将。
- 孝武:汉武帝刘彻。
- 文学:指儒家学说,这里指文化政策。
- 进拔幽隐:提拔出身低微有才之人。
- 公孙弘:由海边出身,官至丞相。
- 周后:周朝的后裔。
- 宾位:较低的官位或尊贵的宾客地位。
- 外戚:皇室外戚,即皇帝的亲戚。
- 定天下:帮助建立或巩固政权。
- 侯者二人:指汉初两位外戚被封侯。
- 誓:誓言,规定。
- 非刘氏不王:只有刘姓人才能封王。
- 王陵廷争:王陵反对吕后封吕氏为王。
- 孝景:汉景帝刘启。
- 修侯犯色:指卫青因触犯礼法而未被封侯。
- 薄昭、窦婴、上官、卫、霍之侯:指多位外戚因功封侯。
- 《春秋》褒纪:《春秋》记载的历史褒贬。
- 《大雅》申伯之意:《诗经·大雅》中申伯的故事,象征忠诚和尊贵。
翻译
自古以来,那些获得天命和国家中兴的君主,必定会恢复衰落的家族,接续断绝的血脉,修复废弃的制度,提拔隐逸的人才,这样天下才会归于仁德,各地的政令才能顺利推行。史书上记载,周武王战胜商朝后,不仅表彰贤明之人,甚至对那些还没来得及即位就去世的也给予追思。虽然时代的变迁,但这个原则始终如一。汉高祖刘邦在平定乱世、创建王朝时,尽管事务繁多,但仍不忘祭祀六国先人,寻求四位隐士的辅佐,路过魏地会祭奠公子无忌的墓,到赵国也会封赏乐毅的后代。他在封赏和授予官职时,爵位按功劳排序,官职则依据能力选拔。后来的继承者遵循他的做法,旧臣也相继占据高位。到了汉武帝时期,功勋卓著的老将几乎都得到了封赏。同时,他还推崇文化,提拔出身寒微的人,如公孙弘从海边升至丞相,因此也赐予他们列侯的爵位。此外,他还咨询前代的事迹,询问年长的官员,重用了周王室后裔,并加封爵位和领地。此后,宰相职位几乎都由侯爵担任。汉元帝和汉成帝年间,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外戚的地位逐渐提升,成为朝廷的重要角色。
赏析
这段文字概述了中国古代皇权与外戚关系的发展演变,强调了历代帝王在巩固政权时对外戚的封赏策略。通过列举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班固展示了从汉高祖到汉武帝时期,如何通过继承前人的原则,以及对人才的重视,来维护皇权稳定和巩固外戚的地位。同时,文中引用《春秋》和《大雅》等典籍,增加了文献的权威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班固通过这一表,不仅记录了历史,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态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