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栝楼
释名
果裸、瓜蒌、天瓜、黄瓜、地楼、泽姑,根名白药、天花粉、瑞雪。
气味
气味:苦、寒、无毒
主治
痰咳不止。用栝楼仁一两、文蛤七分,共研为末,以浓姜汁调成丸子,如弹子大,噙口中咽汁。又方:熟栝楼十个、明矾二两,共捣成饼,阴干,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至七十丸,姜汤送下。
干咳。用熟栝楼捣烂,加蜜等分,再加白矾一钱,共熬成膏,随时口含回汁。
痰喘气急。用栝楼二个、明矾如枣大一块,同烧存性,研细,以熟萝卜蘸食。药尽病除。
肺痿咳血。用栝楼五十个(连瓤瓦焙)、乌梅肉五十个(焙过)、杏仁(去皮尖,炒)二十一个,共研为末;另将猪肺一片切薄,掺末一小撮入内,炙熟,冷嚼回下。一天二次。
妇女夜热(痰嗽,月经不调,形瘦)。用栝楼仁一两,青黛、香附(童便浸,晒)各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加蜜调匀,口中噙化。
黄疸。用青栝楼焙过,研为末。每取一钱,加水半碗,煎至七成,临睡时服,五更有黄物泻下,即为见效。此方名为“逐黄散”。
小便不通,腹胀。用栝楼焙过,研为末。每服二钱,热酒送下。服至病愈为止。
久痢。用在熟栝楼一个,煅存性,出火毒后三工业区末。一次服完,温酒送下。
吐血。泥封栝楼,煅存性,研为末。每服三钱,糯米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屙血。用栝楼一个,烧灰,加赤小豆半两,共为末。每服一钱,空心服,酒送下。
咽喉肿痛,不能发声。用栝楼皮、白僵蚕(炒)、甘草(炒)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三钱半,姜汤送下。一天服二次。或以棉裹半钱含咽亦可。此方名“发声散”。
诸痈发背。用栝楼捣为末,每服一匙,水送下。
风疮疥癣。用生栝楼一、二个,打碎、酒泡一日夜,取酒热饮。
消渴。取大栝楼根(天花粉),去皮,切细,水泡五天,每天换水。五天后取出捣碎,过滤,澄粉,晒干。每服一匙,水化下。一天服三次。亦可将药加入粥中及乳酪中吃下。又方:用栝楼根切薄,炙过,取五两加水五升煮至四升,随意饮服。
小儿热病。用栝楼根末半钱,乳汁调服半钱。
天泡湿疮。用天花粉、滑石,等分为末,水调搽涂。
折伤肿痛。用栝楼根捣烂涂患处,厚布包住,热除,痛即止。
拼音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 891篇诗文
李时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纲目 · 木部 · 欀香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及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薇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昆布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酸浆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金部 · 水银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泽兰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水萍 》 —— [ 明 ] 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