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帖

吾当托桓江州助汝,吾此不辨得遣人船迎汝。当具东改枋三四。吾小可者,当自力无湖迎汝。故可得五六十人小枋。诸谢当有,有便是见。今当语之,大理尽此。信可具白。胛痛可堪。而比作书纪若不可识。
拼音

注释

东改:“改”或为“次”谬,二字草法稍似。 信可具白:“具”或解为“一一”,然观其与其父《又不能帖》中“具”字草法相仿,莫可详辨。 而比作书纪若不可识:“比”与“以”字草法同,未能辨;“纪”与“殆”字草法同,未可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桓江州:指桓冲,曾任江州刺史。
  • :通“办”,办理、处理。
  • :同“舫”,船。
  • 小可:这里大概是“稍微可行”的意思。
  • 大理:大致的情况。
  • 胛(jiǎ):肩胛。

翻译

我应当拜托桓江州帮助你,我这里没办法派人船去迎接你。应当准备三四条东行的船。我这边稍微可行的话,会自己尽力从无湖去迎接你。所以可以得到五六十人坐的小船。诸位谢家人应当有,有的话就是能见到。今天应当告知他们这些,大致情况就是这样。这封信可以详细说明。肩胛疼痛难以忍受。而近来写字记录好像都不太能认得出。

赏析

这篇《江州帖》是王献之的一则短札。文字简洁,内容主要是关于对某人的安排和一些自身情况的描述。从中可以看出王献之在处理事务上的考虑和与他人的联系,同时也提及自己身体的不适。整体行文自然流畅,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和真实感。其书法风格独特,字势开张,在书法艺术上也有较高的价值。

王献之

王献之

东晋琅邪临沂人,字子敬。王羲之子。女为安帝皇后。少有盛名。起家州主簿,迁吴兴太守,谢安甚钦爱之,请为长史。官至中书令,时称“王大令”。工草隶,善丹青。幼学父书,次习于张芝,后改变古拙书风,自创新体,与父齐名,并称“二王”。今存行书墨迹《鸭头丸帖》等。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