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吟

· 明本
我爱白云白,万里同一色。 不加洗濯体自明,未曾展布虚空灵。 道人家住白云乡,白云为屋还为房。 饥则煮白云为食,寒则裁白云为裳。 心与白云了无异,任运乾坤无所系。 不学迦文放出眉间光,岂效少林鼓成粥饭乞。 唯有禅月不肯轻,白云笑言不与风雨会。 缅思未出雪山时,寥寥太古含冰肌。 无端吹出雪后为怜,片片沾尘泥。 爛锦床屏填绣褥,朱丝玉管相随逐。 沉沉醉耳唤不醒,漫把白云覆高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洗濯(zhuó):洗涤。
  • 展布:展开,铺开。
  • 虚空灵:在虚空中展现出灵动的姿态。
  • 迦文:指释迦牟尼佛,这里指其眉间放光的典故。
  • 少林:可能指少林寺,此处的“鼓成粥饭乞”具体含义不太明确,可能是说像击鼓化缘求食一样。
  • 禅月:可能是指一位有禅意的人或与禅相关的事物,具体所指不太明确。
  • 缅思:追想,回想。

翻译

我喜爱那白云的洁白,万里长空之下都是同样的颜色。 白云不用清洗自身就明亮,未曾展开却在虚空中显得灵动。 修道之人居住在白云之乡,白云既是房屋也是住房。 饥饿时就把白云当作食物来煮,寒冷时就裁剪白云当作衣裳。 我的心和白云没有什么不同,听任自然,在天地间不受拘束。 不学释迦牟尼佛放出眉间的光芒,也不效仿少林寺击鼓化缘求食。 只有那禅月不肯轻易改变,白云笑着说不会与风雨相会。 回想还未从雪山出来的时候,那遥远的太古时代蕴含着冰清玉洁的气质。 无缘无故地在雪后被吹出,让人怜爱,却片片沾染了尘泥。 如绚烂锦缎的床屏、填满的绣褥,红色的丝线和玉制的管子相互追随。 沉醉的人耳朵沉沉叫也叫不醒,就随意地把白云覆盖在高大的房屋上。

赏析

这首诗以白云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白云的喜爱以及对一种超凡脱俗、自由自在的生活境界的向往。诗中通过描述白云的洁白、灵动,以及诗人将白云视为食物、衣裳、居住之所,体现了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心境。同时,诗人表示不愿效仿释迦牟尼佛眉间放光和少林击鼓化缘的行为,强调了自己追求的是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自在,不受外界束缚。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回忆太古时代的冰清玉洁,与现实中白云沾染尘泥形成对比,可能暗示了对世俗世界的某种感慨。最后,诗人描述了沉醉之人对白云的随意态度,也许是在暗示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忽视或不珍惜。整首诗富有意境,语言优美,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

明本

元僧。杭州新城人,号中峰,俗姓孙。仁宗赐号佛慈圆照广慧禅师。 ► 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