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厢记 · 第一本 · 楔子

[外扮老夫人上]老身姓郑,夫主姓崔,官拜前朝相国,不幸因病告殂。只生得个小女,小字莺莺,年一十九岁,针指女工,诗词书算,无不能者。老相公在日,曾许下老身之侄——乃郑尚书之长子郑恒——为妻。因俺孩儿父丧未满,未得成合。又有个小妮子,是自幼伏侍孩儿的,唤做红娘。一个小厮儿,唤做欢郎。先夫弃世之后,老身与女孩儿扶柩至博陵安葬;因路途有阻,不能得去。来到河中府,将这灵柩寄在普救寺内。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乃则天娘娘香火院,况兼法本长老又是俺相公剃度的和尚;因此俺就这西厢下一座宅子安下。一壁写书附京师去,唤郑恒来相扶回博陵去。我想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仙吕][赏花时]夫主京师禄命终,子母孤孀途路穷;因此上旅榇在梵王宫。盼不到博陵旧家,血泪洒杜鹃红。 今日暮春天气,好生困人,不免唤红娘出来分付他。红娘何在?[俫扮红见科][夫人云]你看佛殿上没人烧香呵,和小姐散心耍一回去来。[红云]谨依严命。[夫人下][红云]小姐有请。[正旦扮莺莺上][红云]夫人着俺和姐姐佛殿上闲耍一回去来。[旦唱] [幺篇]可正是人值残春蒲郡东,门掩重关萧寺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并下]
拼音

所属合集

#西厢记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老夫人:老年妇女,此处指莺莺的母亲。
  • 告殂:去世。
  • 小字:乳名。
  • 针指女工:刺绣女红。
  • 诗词书算:诗词写作和算术。
  • 伏侍:服侍。
  • 欢郎:家中的小厮。
  • 旅榇:出远门的棺材。
  • 梵王宫:佛教寺庙的代称。
  • 杜鹃红:杜鹃鸟的啼血,象征悲伤。
  • 暮春天气:春季即将过去的时候。
  • 困人:使人感到疲倦。
  • 严命:严格的命令。
  • 正旦:戏曲中的女主角,此处指莺莺。
  • 蒲郡:古代地名,今山西永济一带。
  • 闲耍:消遣娱乐。
  • 东风:春风,此处寓指时光流逝。

翻译

老夫人(上场):我姓郑,丈夫姓崔,曾是前朝宰相,不幸病逝。我们只有一个女儿,叫莺莺,今年十九岁,她擅长女工,诗词书画样样精通。丈夫在世时,曾许诺将她嫁给我的侄子郑恒,但因父亲去世不久,还未正式成婚。还有一个小丫鬟红娘,一个叫欢郎的小厮。丈夫去世后,我们带着灵柩来到河中府,把棺材寄放在普救寺,那是相公修建的,还是武则天时代的香火院,法本长老是相公的弟子。所以我们在寺里的西厢房安顿下来。一边写信给京城,让郑恒来接我们回博陵。想起当年夫主荣华,如今只剩下我和女儿,还有几个仆人,真是令人感慨啊!

[仙吕][赏花时]丈夫在京官位已尽,母女俩孤独无依,只能把灵柩留在寺庙里。期盼回到博陵老家,却只有泪水和杜鹃鸟的哀鸣。

今天春天快过去了,让人觉得慵懒,我得喊红娘出来吩咐她点事。红娘呢?(俫扮演的红娘上场)夫人说佛殿上没人烧香,让小姐和我一起去散散心。(红娘回应)遵命。(夫人下)

[红云]小姐,夫人请您去佛殿上玩一会儿。(正旦扮演的莺莺上场)夫人让我和姐姐去佛殿上散心。(旦唱) [幺篇]现在正是春天将尽,蒲郡东门外,重重关闭的寺庙中,花瓣飘落,流水泛红,心中藏着万千愁绪,无言对那吹过春天的东风。(两人一起下场)

赏析

这段楔子通过老夫人的话语,描绘了莺莺一家的悲凉境遇:家族的衰落、父亲的去世、婚姻的未定,以及母女二人在陌生之地的生活。通过“蒲郡东”、“萧寺中”的环境描写,暗示了莺莺的孤独与内心的苦闷。"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运用自然景象,表达了莺莺对春光流逝的无奈,以及对未知命运的幽怨。整段文字情感深沉,富有诗意,预示了《西厢记》中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将在这寂寞环境中悄然展开。

王实甫

王实甫

元大都人,字德信。一说名德信。生平事迹不详。工乐府。所作杂剧、散曲散佚甚多,据《录鬼簿》载,存《拜月亭》、《娇红记》等十四种。今仅存《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三种及散曲数套。其中《西厢记》最为出名,被后人推为北曲第一。 ► 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