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古四首

【其一·陌上桑】 袅袅陌上桑,荫陌复垂塘。 长条映白日,细叶隐鹂黄。 蚕饥妾复思,拭泪且提筐。 故人宁知此,离恨煎人肠。 【其二·秦王卷衣】 咸阳春草芳,秦帝卷衣裳。 玉检茱萸匣,金泥苏合香。 初芳薰复帐,馀辉耀玉床。 当须晏朝罢,持此赠华阳。 【其三·采莲曲】 锦带杂花钿,罗衣垂绿川。 问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莲。 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 愿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鲜。 【其四·携手曲】 艳裔阳之春,携手清洛滨。 鸡鸣上林苑,薄暮小平津。 长裾藻白日,广袖带芳尘。 故交一如此,新知讵忆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袅袅(niǎo niǎo):形容柔弱细长的样子。
  2. 荫陌:遮蔽着道路。
  3. 鹂黄:即黄鹂,鸟名。
  4. 玉检:玉制的标签之类,这里指精美的匣子装饰。
  5. 茱萸(zhū yú)匣:装有茱萸的匣子。茱萸,一种有香味的植物。
  6. 金泥:以金屑涂饰的泥状物,这里指用来封合装有苏合香容器的材料。
  7. 苏合香:一种名贵香料。
  8. 馀辉:指苏合香散发后剩余的香气。
  9. 晏朝:晚朝。
  10. 华阳:指美女或宠妃之类。
  11. 花钿(diàn):古时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
  12. 辽西:古地区名,在今辽宁西部一带。
  13. 无因缘:没有机会。
  14. 艳裔:光彩艳丽的样子。
  15. 长裾(jū):长的衣服下摆。
  16. 讵(jù):岂,难道。

翻译

【其一·陌上桑】 路边柔弱细长的桑树,枝叶遮蔽着道路又垂向池塘。长长的桑条在白日下映照着,细细的桑叶间藏着黄鹂鸟。蚕儿饥饿,我又思念远方的人,擦拭着眼泪提起竹筐去采桑。远方的故人怎能知道我的此情此景,这离别的愁恨煎熬着我的心肠。

【其二·秦王卷衣】 咸阳城中春草芬芳,秦帝在收拾衣裳。精美的茱萸匣配上玉制的装饰,用金泥封合装有苏合香的容器。苏合香最初的芬芳熏染着层层的帷幕,剩余的香气辉映着玉床。应当等早朝结束之后,拿这个去赠送给华阳美人。

【其三·采莲曲】 身上系着锦带,佩戴着花钿,罗衣飘飘垂落在绿川之上。有人问你如今要到哪里去,回答是出去采江南的莲子。辽西远在三千里之外,想要寄信却没有机会。希望你能早早归来,趁着这荷花还鲜艳的时候。

【其四·携手曲】 在明媚艳丽的阳春时节,我们在清澈的洛水之滨携手漫步。清晨能听到上林苑里的鸡鸣,傍晚时分来到小平津。长长的衣裾在白日下如藻般飘动,宽大的衣袖带着芳尘。老交情既然如此深厚,新结识的朋友难道还会把人忘记?

赏析

这四首拟古诗,吴均模仿古人的题材进行创作,但又融入了自身情感与时代特色。 第一首《陌上桑》以采桑女子的视角入笔,通过描绘桑树的姿态、环境等,映衬出女子在蚕饥采桑时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将细腻的离情别绪融入日常劳动场景中,清新自然又愁绪绵绵。 第二首《秦王卷衣》描绘宫廷生活场景,用精美的辞藻呈现出宫廷用品的华丽,如“玉检茱萸匣,金泥苏合香”等,暗示出宫廷爱情或情感中的某种期许,借古讽今的同时,也带有一定的富贵华丽氛围与幽微情感。 第三首《采莲曲》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塑造了采莲女子形象,将采莲行动与对远方爱人的思念、期盼紧密相连,“辽西三千里,欲寄无因缘”直白道出女子担忧与牵挂,情感真挚动人。 第四首《携手曲》描绘春日漫步场景,通过对人物服饰、行动描写展现出欢快氛围,“故交一如此,新知讵忆人”转折间流露出对友情变化的感慨,既有对往昔情谊珍惜,又有对友情变迁思考 。整体四首诗风格上融合了细腻情感与生动场景,既模仿古人韵味又具有独特艺术魅力 。

吴均

吴均

吴均,字叔庠,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生于宋明帝泰始五年,卒于梁武帝普通元年。 吴均好学有俊才,其诗文清新,多为反映社会现实之作,深受沈约的称赞。其文工于写景,诗文自成一家,常描写山水景物,称为“吴均体”,开创一代诗风。 ► 1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