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 草部 · 石蒜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汗出为好。
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儿复苏。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石蒜(suàn):一种植物,在本文中作为药材使用。
- 便毒诸疮:中医病症名,指发生在肛门、会阴部的疮疡。
- 产肠脱下:指产妇在分娩过程中出现的直肠或子宫脱垂的病症。
- 胁下(xié):从腋下到肋骨尽处的部分。
翻译
这种植物也叫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它的)根的气味辛、甘、温,有小毒。 可以治疗便毒诸疮。把石蒜捣烂涂抹在患处。病情严重的,将石蒜洗净,用生白酒煎服,出汗为好。 可以治疗产肠脱下。用一把石蒜,加三碗水熬成一碗半,去掉渣滓,熏洗患处。 可以治疗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的情况。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然后用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把(晒干的)石蒜、车前子,等分为末,用水调匀贴在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地方用灯火照灼,可让患儿苏醒。
赏析
这段文字是对石蒜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介绍。从内容上看,详细阐述了石蒜对多种病症的治疗方法,体现了古代中医对草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文中对病症的描述和治疗方法的记载,虽然在现代医学的视角下可能需要进一步的科学验证,但它反映了古人在医疗实践中的探索和经验总结。从语言表达上,文字简洁明了,对石蒜的各种名称、气味、主治病症及用法都有清晰的表述,使读者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其内容。
李时珍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代著名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古有“万密斋的方,李时珍的药”之说。
► 891篇诗文
李时珍的其他作品
- 《 本草纲目·菜部·葫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白蔹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草部 · 蒺藜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菜部 · 龙须菜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菜部 · 胡荽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金部 · 锡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谷部 · 裸麦 》 —— [ 明 ] 李时珍
- 《 本草纲目 · 谷部 · 籼 》 —— [ 明 ] 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