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李监丞城西纪游
注释
- 次韵:指和诗时依照原诗的韵字及用韵先后次序。
- 叫舜:呼喊舜帝。舜,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名 。
- 寥阔(liáo kuò):广阔;宽广。
- 咏濂:咏叹周敦颐的学说 。濂,这里指代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学说,因其讲学于庐山濂溪书堂而得名。
- 尘嚣:人间的纷扰、喧嚣。
- 驾言:驾车。言,语助词。
- 往哲:往昔的贤哲。
- 仪凤:凤凰,传说中的瑞鸟。
- 鴐鹅(jiā é):鸟名。
- 清潇:指清澈的潇水。潇水是湘江的支流之一。
- 怀哉:思念啊。
- 光风:雨止日出时的和风。这里有比喻高洁的境界。
- 杳(yǎo):消逝不见踪影。
- 蕙若:蕙草与杜若。皆香草名。
- 凉飙(biāo):凉风 。
- 苍梧:山名,即九嶷山,相传舜葬于此。
- 陇云:陇山上的云。
- 康庐:即庐山 。
- 彫(diāo):同“凋”,凋零。
- 希周:仰慕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政治家。
- 规姚:取法虞舜。姚,虞舜的姓。
- 佔毕(zhān bì):亦作“占哔”。 读书,诵读。
- 末学:肤浅无本之学。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俗薄:风俗浇薄;社会风气浮薄。
- 神理:犹神道。
- 沿流:顺着水流;随波流。
- 伊洛:伊水与洛水。这里指二程(程颢、程颐)理学发源地。
- 溯源:往上游寻找水流发源的地方;比喻寻求历史根源。
- 羲尧:伏羲氏和尧帝。
- 执中:谓持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 太极: 古代哲学家称最原始的混沌之气。
- 魁杓(kuí biāo):北斗七星中第一星和第五星的合称;比喻首领、领袖。这里喻指道统。
- 察微:明察细微。
- 笃(dǔ):深厚;切实。
- 强力:勉力,尽力。
- 匪辽:不遥远。
- 翳(yì):遮蔽,覆盖。
- 灌木:低矮丛生的木本植物。
- 濂塾(lián shú):指濂溪书院。
- 栖:栖息。这里指位于。
- 丛苕(cóng tiáo):丛集的芦苇。此处泛指草丛 。
- 兰卮(lán zhī):盛有美酒的酒杯。
- 才彦:有才学的人。
- 磊魂(lěi hún):此处意义不明确,结合语境推测可能有郁闷、沉郁之意(具体以更多文献考订为准)
- 浇:消除;消解。
- 清赏:清峻的鉴赏力;也指高雅的游赏。
- 揆(kuí):揣度;思量。
- 穮(biāo):除草。这里指耕种。
- 景迫:暮年。景,日光,这里指时光。
- 昧:糊涂;不明白。
- 德化昭:德政和教化显著。
翻译
向着广阔的天地呼喊舜帝,在咏叹濂溪学说中涤除世间的纷扰喧嚣。驾车到城西去游玩,感慨往昔的贤哲已然远去。那象征祥瑞的凤凰再也呼唤不回来,只见鴐鹅在清澈的潇水中嬉戏。思念那高洁的境界已经消逝不见,蕙草与杜若在凉风中吹拂摆动。苍梧山上的云烟带着哀愁,庐山的草木已经凋零。难道就没有人心怀对周公的向往,也有人希望取法虞舜。浅薄的诵读学习阻碍了进取,社会风俗浇薄使得神圣的道理渐渐消亡。沿着水流追溯到伊水洛水,探寻源头去一睹伏羲与尧帝的风范。秉持中庸之道与宇宙的太极之道,千古以来就如同星空中指引方向的北斗。明察细微且笃行尽力,贤圣的境界其实并非那么遥远。舜帝的宫室已被灌木遮蔽,濂溪书院坐落在草丛之中。看到这次纪游的诗作,领悟到增进学问的要领。以美酒款待有才学的人,岂是为了消解心中的郁闷?领略到深邃美妙的景致令人惬意,事理阐发透彻比华丽的辞藻更为高超。思量我究竟在做什么,不过是在农家田野勤奋耕种除草。暮年已至还懵懂不明大道,又怎能奉行显著的德政教化呢 。
赏析
这首诗围绕城西纪游展开,作者通过纪游的所见所感,抒发对往圣先贤的追思,对当时学风、社会风气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开篇“叫舜问寥阔,咏濂涤尘嚣”,营造出一种宏大而超脱的氛围,表明诗人试图从古代圣人和学说中找寻精神上的升华与超脱。
诗中意象丰富,“仪凤不可呼,鴐鹅浴清潇”,以仪凤象征往圣,鴐鹅对比凡俗,表达出对往昔美好境界难以追寻、现实却充斥平凡的无奈。“苍梧陇云愁,康庐草木彫”借景抒情,用苍梧山的愁云、庐山的凋零草木,暗示文化与道德传统在当代的式微。
诗人在诗中还探讨了做学问与追求圣贤境界的问题。“佔毕末学阻,俗薄神理销”批判当时读书治学的浅薄和社会风俗的流于浮薄。而“沿流浮伊洛,溯源窥羲尧。执中与太极,万古瞻魁杓”则明确表达要追寻古圣之道如同溯源求本,且认为中庸和太极之道是古今圣贤秉持的核心。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回到自身,“揆予果何为,农野勤耕穮”,尽显谦逊,又体现一种反思后的平和。“景迫昧见道,曷奉德化昭”表达出自己虽渐至暮年却仍未深刻体悟大道的遗憾,期望能够奉行德化。整首诗融合了对文化传承、道德风尚的忧虑,自身追求的思考等元素,既有深厚的哲学底蕴,又充满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