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家渴泊舟

往事谁能问水滨,停桡仍是薄西曛。 樵渔空自存袁姓,凫雁何应识柳文。 钓艇分灯归客艇,岭云拖雨接溪云。 楩楠兰芷今何在,空使行人误旧闻。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袁家渴(hè):水名,在今湖南永州。
  • 桡(ráo):划船的桨,这里代指船。
  • 薄西曛(xūn):临近傍晚。薄,迫近;曛,落日的余光。
  • 柳文:指柳宗元写的文章。这里作者认为袁家渴因柳宗元的文章而出名。
  • 楩楠(pián nán):两种贵重的木材,这里比喻优秀人才。
  • 兰芷:两种香草,也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

翻译

过往的那些事情有谁还能在这水边去探寻呢?停下船时已然接近傍晚西下的夕阳时分。 打柴的人和渔夫白白地依旧保留着袁姓,野鸭和大雁怎么会认识柳宗元笔下描述过的此地之景呢。 垂钓的小船分开灯火,返回去的乘客船只,山上的云雾拖着雨丝,与溪谷中的云雾相互连接。 曾经那些如同楩楠、兰芷般美好的人和物如今都在哪里呢?只是白白地让过往的行人对从前的传闻产生了误解。

赏析

这首诗围绕在袁家渴泊舟的所见所感展开。开篇“往事谁能问水滨”一句对往昔岁月发出疑问,营造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与怅惘情绪。“停桡仍是薄西曛”点明停泊时的黄昏时间,为全诗奠定了略带黯淡的基调。颔联“樵渔空自存袁姓,凫雁何应识柳文”,以樵渔和凫雁为载体,一个“空自”、一个“何应”,将如今现实的平淡与往昔因柳宗元的文章而闻名的景况相对比,感慨物是人非。颈联“钓艇分灯归客艇,岭云拖雨接溪云”则细腻描绘了傍晚所见的景象,渔家灯火与旅船分开,云雾相连,富有画面感,展现出一种静谧而又变幻的自然之美,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漂泊之感。尾联“楩楠兰芷今何在,空使行人误旧闻”,以楩楠兰芷象征过去的美好人物或事物,发出美好的事物消逝不见的感慨, “空使”一词更是强化了这种因旧闻与现实对比而产生的失落失望之情。整首诗既展现出对历史的凭吊、对自然的观察入微,又流露出现实的感怀,层层递进,情感丰富而深沉 。

乐雷发

宋道州宁远人,字声远。少颖敏,长于诗赋,累举不第。门人姚勉登科,以让第疏上。宝祐元年,理宗亲召试对,特赐及第。后因数议时政不用,归隐雪矶,号雪矶先生。有《雪矶丛稿》。 ► 156篇诗文